万科:即将被“篡位”的老大
(2014-01-17 15:45:29)一个股票代码“很二”的公司,却在行内当了多年“老大”。但如今,眼看着万科晚节不保,桂冠的丢失已是无可避免。
年末年初,各大地产商都在晒业绩。万科1月4日在其月度简报里,简单披露了2013年的整体销售情况: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489.9 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709.4 亿元。
也就是说,2013年万科仍然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老大(也是全球行业老大)。上海的绿地集团以1625.3亿元紧随其后,较2012年增加了500多亿元,增长幅度惊人。万达以1301.1亿元,夺得“探花”的宝座。保利全年销售额是1251亿元,名列第四。此外,销售额超过千亿的还有中海、恒大、碧桂园。这7家房企,也就是所谓“战国七雄”,构成了行业的第一阵营。
房地产行业从拿地到拿钱,周期比较长。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万科为了抹平年度之间销售额的大起大落,一直保留巨大的“已销售未结算面积”,比如2012年的销售额是1412亿元,但年末“已销售未结算面积”的合同金额是1436亿元。也就是说,万科“提前隐藏”了一年的业绩。所以,如果它愿意保住行业老大的地位,两三年内没有多大问题。
但是从更长远看,万科的“桂冠”仍将失去,原因有二:
一是三四线城市市场已经饱和,而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大都超过500万常住人口,属于被国土部划定边界,念了“紧箍咒”的城市。在这种新游戏规则下,一二线城市开发增量未来将主要来自城市更新。而城市更新,在房地产开发中被政府管控强度最高。以万科的“书生气质”,拿地将很困难。
一个不仰仗“好关系”的房企,很难拿到好地块,看看万科这些年在深圳的发展就明白了。深圳是万科的主场,但它从来就没拿到过几块像样的地,金域蓝湾、金色家园勉强算,温馨家园、城市花园都是替人家挡噪音的,至于四季花城、万科城、第五园,拿地时基本上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万科是被当做“支边开荒者”引入的(其实这是万科在很多城市扮演的角色)。深圳的城市更新大规模开始后,万科也只能看着华润、京基们“大干快上”,后来勉强在南山、福田拿了一两个项目。
二是万科多元化起步晚,动作也不算快。1994年的时候,王石被有“证券教父”之称的君安证券掌门人张国庆狙击了一把,险些失去掌控权,原因就是因为万科是“卤水拼盘”,主业不明朗。从此,“地产教父”就被“证券教父”洗了脑,一直拒绝多元化,先后卖了影视公司和万佳百货等,发誓除了住宅,什么都不搞。
中国的住宅市场是足够大,看似可以供万科无极限增长。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房价上涨,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吸引无数力量插手,开发商迅速膨胀到上万家,还有无数抢建小产权房的。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行业要么不搞,要搞大家都搞,彻底搞死再说,LED、钢铁、玻璃、煤炭等行业,无不如此,现在轮到房地产了。
郁亮不是一个惟上的人,这是万科基因造就的,他趁着王石留学以及给田朴珺当男闺蜜的时候,从凯德中国挖来了毛大庆,开始搞商业地产。王石从强烈反对到一般反对,声音渐弱,最近似乎也接受了。为什么?形势所逼,老王最终也看明白了:住宅的蛋糕眼看快分完,剩下的蛋糕都在地方政府后院里制造,你万科两手空空,凭什么进去?所以,企业要发展,多元化经营已经不可避免。
但是商业地产的蛋糕也快分完了。各大城市中心到处都插着王健林、潘石屹以及绿地、凯德的旗帜,就连深圳都是京基、卓越的天下。万科怎么办?郁亮们吃“城市综合体”残羹冷炙的同时,想到了社区商业、社区金融,甚至是社区食堂。
这基本上是啃骨头,所以资本市场对万科的多元化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000002”一直在下跌。不过万科开发住宅也一直是啃骨头,吃肉是有“好关系”企业的专利。万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靠“啃骨头”能当上老大,并保持到今天,真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展望不远的将来,万科失去“地产老大”头衔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意外。
但话说回来,“销售额老大”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有时候,甚至“利润老大”都没有太大的意思。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过冬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万科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反倒是哪些天天算计着在规模上超过万科的房企,存在诸多隐忧。而且我相信,如果中国未来十年能建立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万科重回老大地位也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万科的基因,更符合市场规则。
但是万科需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多元化问题,尤其是需要考虑目前移动互联时代的大背景,不能盲目多元,不能盲目创新,更不能在意“地产老大”的虚衔,静下心来,认认真真为五年后、十年后考虑。
(“天天说钱”微信公众订阅号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在“微信--通讯录--订阅号”里,通过点击右上角加号,搜索“天天说钱”加关注。或者扫描“天天说钱”新浪博客头像里的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