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贵”?
(2013-12-20 10:54:03)内容提要: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银行业开放、银根收紧等预期影响下,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都表现出对资金强烈的渴求,导致“炒钱”在2013年成为热门生意。而每到季度末、年末,资金链条就会绷得更紧,利率会飙得更高。而事实上,2013年的M2增速,超过了2012年和2011年,所谓预期产生需求,心理影响现实,钱荒就这样在“抢钱游戏”中发生了。
临近年末,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断飙高,6月钱荒时的景象似乎正在重演。12月19日上午,银行间1月期回购利率突破8%。中国目前的真实利率,在经济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美国、欧洲的基本利率都只有0.25%,而日本更低,只有0.1%。
中国的GDP虽然只有美国的一半,但广义货币发行量已经达到108万亿元,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约是美国的1.5倍。“最有钱”的国家资金竟然最紧张,资金的价格最高,为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今年中央调整了货币政策,M2增速下降了,所以钱就紧张了。其实不然,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字,到今年11月,中国M2增速是14.2%,而去年和前年的增速分别是13.8%和13.6%。而存款准备金率,前年和去年都比今年高,为什么去年和前年没有闹钱荒呢?
1、钱去哪里了?
中国108万亿的广义货币,有超过20万亿以存款准备金的方式被央行冻结了,另外还有20多万个亿,通过贷款、债券、信托等方式,被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借走了。真正在实体经济里运作的,大概只有50多万亿左右。
在需要钱的各方中,最能承受高利率的是地方债。在现行考核方式下,地方官非常热衷借债,因为借的钱是下任官员还,但带来的经济增长和花钱乐趣是自己的。如果有债务在自己任期内到期怎么办?借新还旧就是了,而且为了延后责任,利率高一点完全可以承受。在国家开始严控地方债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将债务期限拉长,因此资金需求比往年更大。
其次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拿到好的地块,加快开发、销售速度,提高资金周转率,贷款利率高一点也没有关系,反正房地产行业利润比制造业丰厚,人家也承受得起。今年前11个月,全国卖地收入已经达2.7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00亿。重返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商,明显带有恐慌性抢地的意思。因为房地产真正能赚钱的市场缩小了。这些买地的钱哪里来?当然大部分靠贷款了。
此外,大型国有企业和少数有关系的民营企业,获取银行资金也比较容易,他们往往能以比较低的价格拿到贷款。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能平价拿到贷款,为什么不要呢?自己用不了,也可以拆借给别人赚取差价呀!所以,企业“炒钱”也成为助推利率上涨的重要因素。
2、还有什么因素推动了利率上涨?
跟去年相比,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银行业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银行数量即将爆发式增长,争夺存款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二是利率市场化破题,存款利率面临上涨压力。以前各银行存款利率基本上是固定和相同的,储户获得的利息长期低于真实通胀。利率市场化之后,各银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行定价,尤其可以通过理财方式突破利率边界,这等于抬高了银行的“借钱成本”。进货价高了之后,出货价自然就高,这也是今年利率高企的一大原因。
3、谁最痛苦?
地方政府不缺钱,房地产商不缺钱,垄断国企也不缺钱。其实外贸出口企业,也不缺钱。最缺钱的是实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其实关键不是缺钱,而是利率上升之后,借不起钱。因为这些企业的利润最薄,每年远超10%的贷款利率,将吃掉很多企业的全部利润。
国家的本意是,通过适当控制货币增速,促使中国实现产业转型。但因为国家最想调控的部门,承受高利率能力最强,所以货币政策“一刀切”式的紧绷,反而误伤了最需要扶持的实业。
因此,接下来微调货币政策就成为必然。要么适当放松货币政策,比如降低一下存款准备金率;要么采用更精细化的调控方式,适当压缩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贷款要求。后者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4、高利率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高利率将从方方面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加入你在制造业工作,你的老板可能正在为利润微薄而发愁。因为贷款太贵了,企业又必须贷,所以嘛,你的工资或者年终奖,可能要受到某种影响。
不过别上火,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你可以通过银行理财或者信托,把损失补回来。临近年末,正是各种理财产品价格最划算的时候,不妨把各个银行、各个账户的钱集中起来,选择一个靠谱的中小银行,买一笔价格比较高的理财产品。比如民生银行,我刚刚看了一下,有年息6.55%的产品了。如果你等几天,也许会有价格更高的。如果你资金量足够大,信托类能找到9%甚至更高的产品。但后者风险更大一些,冻结资金的时间更长一些。
如果利率一直维持高位,你的股票投资要小心了,尤其是在主板IPO注册制将推行之际,“新三板”强势扩围之时,风险需要认真思量。
高利率如果持续,还会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构成巨大压力。当然,一二线房地产也会有压力,但由于全国的投资性购房需求全面压向30来个中心城市,后者的情况就好很多。而三四线城市,泡沫破裂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利率长期维持高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大,还会引来国际热钱,抬高人民币汇率,让外向型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所以,估计明年国家的政策会有所调整。
(“天天说钱”是一个原创财经评论的发布平台,其微信公众订阅号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在“微信--通讯录--订阅号”里,通过点击右上角加号,搜索“天天说钱”,然后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