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一直在为京沪房价火上浇油

(2013-12-16 10:20:32)
标签:

财经

 

在过去一年,中国城市格局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哪些城市获得了黄金机遇?哪些城市竹篮打水?这个问题,颇值得探讨。

 

在新班子上任的第一年,收获最大的仍然是北京和上海,前者突然拥有了内地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而后者则被天上掉下的“自贸区”砸中。而这一年,又是京沪房价“脱离群众”大涨的一年。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国家一直在为北京上海房价上涨添砖加瓦、火上浇油。

 

自贸区的事情,大家都比较清楚了,我们看看这两天才出消息的“新三板扩围”。

 

所谓“新三板扩围”,是指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这个文件规定:“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将不再受高新园区、所有制限制,也不再限于高新技术企业。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

 

此外,“新三板”还获得如下授权: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的股份公司申请在该系统挂牌公开转让,以及挂牌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后持有人累计不超过200人两种涉众性较低的情形,证监会豁免核准,由转让系统进行审查。

 

这意味着,“新三板”不仅正式成为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还获得了股票发行上市核准制的先行先试权。这还意味着,中国金融中心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上海的地位事实上发生了某种动摇,而深圳则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不过,最悲催的可能是天津,因为“说好的新三板”没有了,这个城市建设北方金融中心的雄心壮志,基本上折戟沉沙。只能等候第二批或者第三批自贸区,来获得某种补偿了。

 

中国内地,既定的金融中心是上海,在过去20多年里,上海“拿走了”深圳的期货交易所、君安证券,独霸了主板市场IPO权力,还从北京拿走了人民银行的一些资源,比如全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中心等。虽然要素市场纷纷落户上海,上海金融业也成功摆脱了深圳的竞争,但一直没有能建立对北京的绝对优势,至少在吸引资金的能力上是这样。

 

目前中国内地俨然形成了“两大一小”三个金融中心,北京是决策中心、银行中心、创投中心,上海是证券、期货、黄金交易中心,深圳是证券交易次中心、创投次中心、黄金现货交易中心。但如果从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考察,到去年年底,北京吸引了8.5万亿元资金,上海吸引了6.36万亿元资金,深圳是3万亿元。上海所谓“内地最大金融中心”的位置,其实非常脆弱。

 

“新三板”相当于升级版的柜台交易市场,比创业板低一个层次。从中国证券市场合理布局角度看,它理应设立在深圳,与创业板、中小板构成一个系列梯次。而深圳的主板,在IPO基本停止多年之后,也应该划归上海。本来,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至少多数市场人士是这样默认的,所以“新三板”的前身“老三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从一开始就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一部分。

 

后来天津崛起,“新三板”一度被传将落户滨海新区,甚至“港股直通车”也不能从深圳开出,必须绕道千里之外的天津。为此,天津在距离传统市中心40多公里外的于家堡、响螺湾建立了CBD,号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金融中心。然而世事沧桑,这个金娃娃最终竟被北京抢走了。而悲催的于家堡、响螺湾,正行走在鬼城的边缘。

 

北京抢走了深圳的“新三板”,可怜的深圳只能抱紧怀中剩下的半个主板,警惕地看着上海,防止再次被抢。不过今年深圳落寞的不仅仅是“新三板”,还有上海自贸实验区抢了前海的风头,让前海的含金量陡然下降。

 

这就是中国目前的城市竞争现状。深圳广州虽然为一线城市,在资源竞争中,根本无法与北京上海叫板,甚至频频被后起之秀天津、重庆“动了蛋糕”。而其他城市,则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在2013年连落寞的资格都没有。所以非常清楚,中国城市发展中最大的资源,最大的机遇,不是来自竞争,来自市场配置,而是来自行政权力的“计划”。

 

然而权力是谋私的,谁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教育、医疗资源更好,就业机会更多,自己购买的房产升值最充分。所以,掌握资源的官员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照顾自己生活的城市。因此,地级市肯定比县城漂亮,省城又比地级市上档次。当然了,首都必须是最NB的,人民生活也必须是最便利的,否则四夷怎能宾服?所以,权力在哪里,资源就向哪里聚集,哪里的房价就贵,外来人口就多。

 

于是我们看到,1950年代初期,北京的经济总量只有上海的五分之一,然而到了今天已经跟上海不相上下,吸引的资金总量已经是上海的1.33倍。解放初期,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报业中心、出版中心、影视中心,这些资源在解放后则被直接搬到了北京。

 

但是上海也没有吃亏。在四十年代末和建国之初的几年里,上海的GDP并不是全国第一,那时的冠军是辽宁。后来,到了玩“剪刀差”的时代,上海才跃居第一。所以,从获取资源上看,上海在过去六十几年里仅次于北京。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上海被确定为内地的金融中心,获取资源的能力势不可挡,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要向她让路。

 

有人做过统计,2012年北京中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几率,是山东学生的18倍,是河南学生的23倍。2011年,上海中学生考上复旦大学的几率,是河南考生的95倍。此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家部委招考公务员,都要求有北京户口。生活在大城市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涌向大城市,就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而大城市房价高,其根本原因也在这里。

 

美国大城市房价为什么没有中国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国的公共资源分配是均衡的。所以,穷人居住在市中心,中产和富裕阶层居住在郊区,是美国城市的普遍状态。像洛杉矶这样的城市,市中心的意义越来越淡化,很多市民一两年都不会去Downtown。至于微软、谷歌这类世界级大企业,也往往将总部设立在人口不超过10万人的小城市,不像中国的企业,总部都向省会城市或者北上广深集中。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大城市病,只能均衡分配公共资源,尤其是要均衡分配发展机遇。好事不能都堆在北京上海的头上,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已经是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科研中心、创投中心,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真是没有必要再强化其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新三板”这个发展机遇,无论是给深圳、天津还是重庆、武汉,都比给北京更合理。

 

资源分配方式不改变,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的房价还会暴涨,因为投资者都看明白了,这里最受权力的关爱,发展机遇最多,买这里的房子风险最小、回报最高。即便你出台再多的调控政策,把入户门槛定得比天还高,京沪的房价还是会不停上涨。

 

(“天天说钱”是一个原创财经评论的发布平台,其微信公众订阅号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在“微信--通讯录--订阅号”里,通过点击右上角加号,搜索“天天说钱”,然后加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