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面杀手的灯下小思15 三月随笔

(2016-03-31 15:01:30)
分类: 夜灯下的思维碎片

三月份没怎么写文章,花在股票上的时间也少了,这和之前的预期是一样的。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之前预期到三月份之后就没时间了,一二月份才那么拼命。但毕竟该记的还是要记。

 

一只股票拿到手,首先要回答两个战略性问题,一是这个企业的经营处于什么阶段,二是这只股票的估值处于什么阶段。对于经营和估值不同阶段的组合,必须采用不同的策略。搞清楚经营和估值的阶段组合,最大的现实意义是:只做自己拿手的那一段。

 

以千山药机为例,其最大的看点就是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无疑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但另一方面,要在未来3至5年内普及并产生盈利,其不确定性还是蛮高的,我估计连业内人士都看不准。当我用企业价值分析框架去分析它未来几年的盈利预期、竞争优势、成长驱动的时候,发现完全找不到值得投资的理由。但这并不妨碍其漂亮的股价表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基因测序处于导入期, 而非成长期,因此,采用偏重于成长股的企业价值分析框架来分析该股,是不合理的。不是说该股有问题,或者企业价值分析框架有问题,而是两者不匹配,这就好像拿一个显微镜去观察行星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美亚光电,这个企业一开始是做色选机的,后来切入了医疗CT领域。医疗仪器,也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这等于说这个企业的估值体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股价也在2014-2015年的大牛市中爆发。搞笑的事,直到2015年末,美亚的医疗CT产品还没真正发力,但股价已经坐了一轮过山车。

 

如果将企业的经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的话,千山药机和美亚光电均属于处在导入期,并正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但主要还是处于导入期。套用唐史的理论,这个阶段的对应的是题材股投资,很明显,这个阶段一切估值指标都是失灵的,属于情绪博弈的范畴。传统的价值投资者是不参与这一阶段的炒作的,光看PE就被吓死了。

 

为什么对这四个阶段的划分那么重要?在企业价值分析框架中,DCF三要素之一就是企业处于价值创造的前中期,类比过来,其实企业价值分析框架,侧重于成长期企业的分析,它最要防范的,就是一个企业已经从成长期过渡到稳定期,因为这个时候是会杀估值的。低估值总是给人安全的感觉,而处于成长期向稳定期过渡的最大陷阱,就在于它往往提供了一个历史最低的PE,引得投资者介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个历史最低PE,现在才高高在上。

 

而对导入期和成长期之间的界定,则相对不是很重要。因为纯正的成长派虽然不像价值派那样对低PE那么看重,但也是无法接受过高PE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处于导入期,同时其估值也被题材派搞得飞上天,成长派一般是不会出手的。但是强调导入期和成长期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有确切证据表示一个企业已经从导入期过渡到成长期,同时之前的估值却是题材派的估值,那么,之前的历史估值,也是没有参考意义的。而投资最痛苦的事之一,可能就在于看中了一只股,却在导入期就被整飞起来,这可能导致完全没有介入的机会。


三月份分析了几位成长派投资者,发现他们还是分不同派系的。有些是纯正的成长股投资者,采用的就是正统的企业价值分析法,这类投资者和价值派最为接近,相信在目前的市场中,他们也以休整为主;有些会参与题材,同时清楚自己做的并不是正统的成长股投资,而且指出,成长股投资来钱慢,对于已经从题材过度到成长派的企业,他们甚至会指出,说接下来就是赚企业盈利的钱,而非估值的钱,对于这一类投资者,我是比较放心的。而有些则是参与题材,却以为自己在做成长股投资。一个神创大牛市,造就了很多股神,不知大浪淘沙之后,谁是真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