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作者:夏临与秋笙
http://p2.pstatp.com/large/3021/3387766289
春秋无义战,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春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多半也是残忍好杀的,譬如今天的主角伍子胥。
伍子胥其实名为伍员,他的父亲伍奢原本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与太子少傅费无忌不和,而被费无忌设计借楚平王的手除去。因受到牵连,他的兄长伍尚束手就擒继而也被处死,只有伍子胥逃离了楚国,带着复仇的心愿来到吴国。伍子胥因向公子光推荐刺客专诸,成功刺杀了吴王僚,使公子光上位成为吴王阖闾而受到阖闾重用。专诸算是伍子胥招募的嗜血小分队中的第一名成员了,他刺王僚的过程非常有创意:
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公子光请吴王僚来家里吃酒,安保工作照理是相当到位的,奈何公子光早有预谋,假装脚崴了,离席将一柄匕首藏在烹饪好的鱼腹内,由专诸奉上,借着敬献王僚之机,从鱼腹内取出匕首一击成功。史记中并没有详细叙述专诸如何为了当一个合格的杀手先去春秋时代的新东方厨师学校学烹饪,也没有记载他用来行刺的匕首叫什么长什么样。鱼肠剑的明确叙述出于《越绝书》、《淮南子》、《吴越春秋》等杂史。而由此衍生出的专诸母亲为了儿子专心于刺杀任务而自杀的故事,见于演义《东周列国志》,几不可考。关于专诸刺王僚,可以从多角度来看这件事,一种理解是,不管是僚还是公子光做吴王,都没有什么大区别,何况吴王僚对公子光还不错,与专诸更是无怨无仇;另一种看法是,士为知己者死,伍子胥发现了专诸的才干,而公子光任用了他的才干,所以不管有仇没仇,专诸是一定要吴王僚死的了。
伍子胥嗜血小分队的第二名成员是刺客要离,但关于要离刺杀庆忌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只在《吕氏春秋》、《越绝书》、《吴越春秋》等杂史中有涉及,另外在《战国策.魏策》中也提了一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杂史中要离的故事非常狗血:
吴王阖闾上位后,要斩草除根,杀掉王僚的儿子公子庆忌,奈何庆忌逃到楚国去了,而且庆忌本身非常勇武,一般人难以近得他身。要离也同样跟庆忌无怨无仇,但为了完成这个刺杀任务,愣是废了一条胳膊再牺牲了自己的妻儿。阖闾杀了要离的妻儿,造成要离受迫害的假象,骗取庆忌的信任,用这种毫无人性的计谋,正常人都会上当的好吧,不上当的恐怕也只有变态了。等得到庆忌的完全信任后,要离就出手了,只是武功还不如庆忌高强,杀得不太顺手,庆忌还能把他一把抓起来头按在水里,总之结果就是庆忌死了,要离自己也自杀了(这种记载很可疑,大概因此太史公就不写进史记了吧)。为了刺杀并非大奸大恶而且还是旧君之子的人,要离豁出自己的胳膊自己的命倒算了,还擅自做主牺牲妻儿的性命,就这样一个变态,还被视为悲情英雄,被文人骚客唱咏,比如苏轼的“将寻贺老船虚返,欲近要离烈可亲”,陆游的“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刘禹锡的“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所以妹纸们不要老是想着穿越去古代当娘娘了,分分钟被老公或老公的boss当家禽一样杀掉,末了变态老公和老公boss还名留青史。
伍子胥嗜血小分队的第三名成员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大军事家孙武。同样地,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孙武是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的,还是《吴越春秋》中说的,姑且就算他是伍子胥替吴王招募的人才吧。不过史记中明确记载了关于孙武的这样一件事: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1]?”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用白话简述如下:
阖闾问孙武:你小子的兵法十三篇写的不错呀,可以实际操练吗?
孙武答:Of course.
阖闾:那也可以操练操练我的宫女咯?
孙武:No problem.
于是一百八十个吴宮美人执戟分成两队,每队由一个吴王宠姬带队操练,美人每天吹拉弹唱哪干过这个,自然东倒西歪,嘻嘻哈哈。孙武重申了命令也没用,照样没人拿操练当回事。这是很正常的嘛,所有高校里的军训,女生不都这样么。结果孙武下狠手,要按军法处置带队的两个吴王宠姬。
吴王自然舍不得,大叫:刀下留人,我知道你有能耐,这事卖我个面子,把美人还我,没了她俩,我就吃不下也睡不着。
孙武冷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砍了。
吴王这时候怂了,想想美人还可以再从民间找新的,大将军可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般厉害的了。于是眼睁睁瞅着美人人头落地。
这孙武太不地道,倒不是说他不该按军法行事,而是一开始他就明明知道训练一群宫女会是这样的结果,也明明知道宫女中有人会因此送命,而依然这样做,目的只是为了加强自己在吴王面前军事天才的印象。有本事就去军中显摆,你把从来没受过军事训练的歌姬美人耍来耍去再砍来砍去,算什么本事?
伍子胥找来的人才都这一副视别人甚至视自己的命如草芥的德行,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在吴国掌权后,极力主张伐楚,大败楚国之后,杀父仇人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于是把楚平王尸首挖出来鞭尸三百泄愤。
伍子胥和他的嗜血小分队成员,除了孙武一人善终之外,都不得好死(实际上孙武的结局也是众说纷纭,但史书大多都没记载他的具体死因)。专诸、要离死于刺杀行动末尾,伍子胥被政敌、太宰伯嚭和吴王夫差联手除去,孙武有史书暗示受伍子胥案牵连被处分,也有说他一早看出夫差不是个好相处的boss,及早抽身回到齐国。
总之,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http://p2.pstatp.com/large/3020/348035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