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世的前提​

(2014-05-07 12:26:39)

盛世的前提​

 

清康雍乾三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盛世,除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之外,最重要的代表就是人口爆炸性的增长,从清朝初期的一亿多人暴增到1800年的3亿,后又在50年间增到4.3亿。人们常常赞美康雍乾三代领导人的治理能力,却往往忽视了这个盛世,尤其是人口爆炸得以做到的前提,是四种农作物的引进——花生、甘薯、玉米、马铃薯,是它们,“征服”了大量贫瘠苦寒的沙地、丘陵、山区,喂养了中国原有的农田无法养活的人口数量。

花生经植物学家证明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中国史料第一次提到它,是生活在1490-1540年间的苏州人黄省曾,他写过一篇《种芋法》,说“又有皮黄肉白,甘美可食,茎叶如扁豆而细,谓之香芋。又有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皆嘉定有之。”1538年的《常熟县志》也写到过落花生。据推测花生是葡萄牙人从漳州、泉州、宁波三港非法通商时引进的,很快传到了江南一带,但传到北方已是清朝的乾嘉年间了。在18世纪末,在北京若吃到花生,还属于很奢侈难得的事。

 

甘薯原出于中南美洲,清朝有人考证,传入中国是在明万历年间,从福建和云南两地分别传入。甘薯的推广,靠的是一些官员,犹其是雍正朝的封疆大吏陈宏谋。他在广西、湖南等地为官的时候,都大力推广甘薯,亲身教农人种植。到1785年河南夏粮歉收时,乾隆皇帝本人也亲下谕令,倡导广种甘薯备荒。

 

玉米的传入是在16世纪,经缅甸输入云南和中国内地。最初曾被叫为“番麦”,后来因为进贡,改叫“御麦”。 至鸦片战争前,玉米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尤其在云、贵、川、陕、两湖、皖、浙等省山地普遍大量种植。

 

马铃薯原产于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何时通过何种途径传入中国的不明,但肯定也在明末。中国最早记有马铃薯的史料是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再出现就是乾隆年的事了。而到民国时,它已是贫瘠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

 

明代以前,山区流民赖以充饥的主要是荞麦、子、高粱、粟以及我国古已有之的薯蓣等作物,这些作物在山区的产量一般较低。推广玉米和红薯的结果,既扩大了耕地面积,又提高了这些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因而能提供比以前更多的粮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扫一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