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传统并没多长

(2013-12-20 15:59:39)

有些传统并没多长



 

   很多现在被认为是“无法改变的传统”的东西其实起源都不很远,在古代时有着完全不同的观念。比如姓氏。

   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个宗族社会、父权社会,很多人、包括很多中外学者都相信中国自古一直存在父系宗族的传统。实际上,这种观念比我们以为的要晚多了。

   春秋以前普通人是没有姓的,贵族才有,自春秋中叶庶民才开始有姓,一直到西汉末期才做到人有一姓。刚开始有姓的时候,很多人随便取姓、随便改姓。根据音律改姓是当时的时尚之一,类似现在让算命的取名字,赶上过的不顺的时候也会改个姓消灾。西汉末慢慢固定姓氏,规矩渐多,到王莽时期就渐渐以不守姓氏为耻,但此观念传入民间仍需几百年。

   女人地位的降低也都是后世才慢慢开始的。两汉直至南北朝,女子地位都比较高,离婚再嫁很常见,一家中女人有继承权,直系亲属中的女性继承权先于非直系的男性。在西汉初年,母亲、妻子和女儿都可以被立为户主,只不过位置排在同类男性亲属之后。女方家属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很高,很多失母甚至失父的孩子都是由女方家属带大。舅舅出事,外甥要给他报仇,属于当时很重要的社会观念,外甥作为舅舅家的继承人的情况也不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子以母贵”的风气,子从母姓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帐号: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现在你也可以通过Flipboard订阅“时拾史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