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时拾史事
时拾史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832
  • 关注人气:7,3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官的灰色收入

(2013-12-20 15:55:40)

 

清官的灰色收入



 

   清朝官员张集鑫算得上一个清官,一生没有怎么钻营和勒索过。但在他的个人回忆录《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却有着不少这样的账目记录:
   道光二十一年,他在福建做道台,“郡城娼楼赌馆,每月送娼赌费三百元至道台衙门”。
   道光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他在陕西任督粮道,“将军三节二寿,粮道每次送银八百两,又表礼、水礼八色,门包四十两一次;两都统每节送银二百两,水礼四色;八旗协领八元,每节每员送银二十两,上白米四石。抚台分四季致送,每季一千三百两,节寿但送表礼、水礼、门包、杂费;制台按三节致送,每节一千两,表礼、水礼八色及门包、杂费,差家人赴兰州呈送。”
   道光二十七年他受任赴四川,临走的时候送“别敬:军机处大臣,每处四百金;上下两班章京,每位十六金,如有交情,或通信办折者,一百、八十金不等;六部尚书、总宪百金,侍郎、大九卿五十金,依次递减。”
……
   这是一名清官的收受和送出的贿赂清单的一小部分。他敢这样列出来,证明这些事在那时都不是事,这些“行贿受贿”,不过是例行的规矩,按照《茶馆》里的话,就是“别把意思意思变成不好意思”。
   整个有清一代,官场中的“意思”从发展到发达,最后到了一个名目和规格都有“章”可循的地步,这“章”虽不立文字,但要是想在官场混,或在民间要跟官打交道,就必须熟练掌握,否则简直寸步难行。随便归纳一下,这些“意思”就至少包括以下许多项:
   1、节寿礼。节日和上司家庆日,僚属为其送礼。在中央衙门,书吏给司官送『年终规礼』。
   2、程仪。招待过境官员,『凡上司委员到县,各县须送程仪』。本地官员离任,商界也要送钱。
   3、卯规。州县官上任点卯,六房书役先送钱财,表示确定隶属关系,求得主官的欢心。
   4、别敬(保官费)。为了保佑官位牢靠。地方官到中央述职,离京时,要给有关官员送礼,有师生关系的门生还要向老师、同年馈赠,名之为『别敬』。
   5、炭敬、冰敬。炭敬,是冬季地方官给京中大臣的孝敬礼;冰敬,则是为消暑而送的礼。
   6、秋审部费。各省每年必有案件呈报,为此给刑部送辛苦费,否则部中书吏就会想办法为难你。
   7、晋升部费。州县官晋升,径直赴任的,照理由吏部发出正式通知即可。但吏部若不见该员的孝敬,不给发文,以示拿捏。
   8、门生礼。清代官场盛行拜师风习,考官、学官广收门生,在拜师时送礼。
   9、富户节礼。商人富有,向本地父母官作特别孝敬:『每年有交官陋规银两,按节按季呈送,为数动逾巨万。
10、向百姓收税费时的各种添加,如火耗、勒折、记欠、平余、匣费、道费……名目多如牛毛,外人根本记不过来。
   “意思”的名目能多到什么程度呢?乾隆二十四年审过一个广州海关官吏收受陋规案,发现一条外商船从进口到出口,需要缴纳的“意思”一共有38条,基本上所有过手人都要意思一下。而乾隆五十三年神一个台湾海口向过往船户收礼的案子中,涉案官吏达到了129人,确实是“有福大家享”。
   被审的几个案子一般都是因为有其他的原因,否则所有收“意思”的都追查,全大清就不剩什么官了。资料记载清朝一个知县,“不贪不滥,一年三万”,那稍微贪点滥点,发家当然指日可待。晚清同文馆的外国总教习丁韪良曾讲过他认识的一位清朝巡抚跟他聊天,表示“宁愿在大清当个知府,也不愿做美利坚的总统”,确实啊,有这样爽的日子过,4到8年一换的总统怎么比得上。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帐号: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现在你也可以通过Flipboard订阅“时拾史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