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时候有一本话本叫《照世杯》,属于小说类,包含4个挺有趣的故事,后来莫名其妙成了禁书。里边的故事是虚构的,不过也能反映出当时的一些社会状态。
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叫《掘新坑悭鬼成财主》,讲的是一个叫穆太公的湖州农村老头,一日进城,看见城里遍布粪坑,立刻动了一番心思,忖道“倒强似作别样生意”。回家后他请了工匠,“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上又粉起来,忙到城中亲戚人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并请一个读书人为厕所题了个雅称:“齿爵堂”。
这个穆太公显然是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人,他不仅能发现商机,还很会营销。为吸引客流,他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张贴,上书:“穆家喷香新坑,奉求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穆太公的公厕很讲究,“粉得像雪洞一般,比乡间人卧室还不同些”,“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他的服务也做得很到位,乡间人便后揩屁股用惯了稻草瓦片,穆太公给配上了草纸,过硬的软硬件吸引了很多客流,不久就“大男小妇,就如点卯一般,鱼贯而入,不住穿梭走动”。穆太公忙得每天“五更便起,给放草纸,连吃饭也没工夫”。
值得注意的是,穆太公这么豪华的公厕,是不收费的,他赖以赚钱的是另一条路。随着来穆家上厕所的人员的增多,穆太公将粪便收集起来,卖给种田的庄户人家,“一时种田的庄户,都在他家来趸买,每担是价银一钱,更有挑柴、运米、担油来兑换的。靠着这个,他很快就发家致富了。
前几天看一个互联网名人谈论创业的机遇,说有三类:第一类是发明了新技术,形成了新供给;第二类是发现了新人群形成的新需求;第三类是把传统社会中那些细碎的没法对接的东西和需求对接起来。穆太公的生意显然就属于第三种。他虽然没有活在互联网时代,但他的创业思路和经营手段,现在看来也是十分现代啊。从他的故事,我们是不是能找到什么启发呢?
(题头图为古代公厕)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帐号: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扫一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现在你也可以通过Flipboard订阅“时拾史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