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
(2022-05-30 14:51:53)分类: 教育随笔 |
2 联系生活,寻找解题关键
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受已有生活经验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利用起来,将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生活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代入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真分析题目内容,找准解题的关键,以便顺利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为帮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常见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现在人们对自己的体重十分关注,假如小亮和小花的体重分别为43千克与31千克,你能算出小亮比小花重多少吗?”很多学生面对这一问题,不能顺利解决,主要原因在于不理解“重”的意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来替代题目中的“重”,这样学生即可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3 数形结合,挖掘解题潜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主要依靠直观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数形交替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应用数形结合方法,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考深度,将学生的发展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例如,在学习《时、分、秒》一课时,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钟表,但往往并未留意和探究。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将无法深入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钟表模型开展教学工作,分别拨动时针、分针以及秒针,让学生对时、分、秒的知识进行直观感受,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再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为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向学生们布置这一题目,“学校本来有4棵树,为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在植树节和劳动节时分别又栽了3棵,请问现在校园里有几棵树?”当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在纸上分别画出4棵树、3棵树与3棵树,最后计算出纸上树的数量即可。通过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但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也可锻炼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巧设游戏,体验学以致用
游戏与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所符合,可全面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等感官,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经过大半节课的知识讲解后,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面对这种情况,在巩固练习环节可巧妙设计游戏,在增强学生探究热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以致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元、角、分》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小商店”这一游戏,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等角色,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结账,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需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发展规律,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切实改善课堂教学效果,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