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线段》课后反思

(2022-05-31 13:15:50)
分类: 教育随笔

《认识线段》这一课主要通过把一条弯曲的线变直这个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形成过程,知道只要用手捏住线的两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通过这个“变曲为直”的活动,不但让学生认识了线段,而且直接明了的知道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接着通过观擦、指一指、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掌握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有2个端点,并且线段有长有短。

虽然整节课环节清晰,重难点把握到位,但在细节的处理上仍需加强重视。

比如在上课时,我把“画线段”放在了“找线段”和“折线段”之后,当我画了一条直线后问学生这是一条线段吗?孩子们都说是的!问了几遍也没人发现错误!其实我还少画了2个端点,孩子们一点都没有看出来,这是为什么?其实孩子们在课上的表现是很棒的,之前也都能完整地叙述出线段的特征,为何此时却失了判断能力呢?

我想原因或许出在环节的编排上,因为找生活中物体上的线段,我们只是把物体的边虚拟的看成是一条线段,我们一眼能感觉出的只是线段的直,而对于线段的2个端点只是虚拟的看成端点,没有任何和端点有关的形象东西,孩子们找着找着都把2个端点给忽略掉了,所以接下来的“画线段”也就会认为画条直线就好了!如果把“画”放在直观认识线段的2个特征之后,那么孩子们会注意到还有2个端点没画呢!

看来课的设计安排非常重要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