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

(2022-05-30 14:50:05)
分类: 教育随笔

 

摘要: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概念,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培养,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但就现阶段而言,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调动,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往往不能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利用课堂中习得的知识尝试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信心可以得到增强,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1 创设情境,激发解题热情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而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过去一些教师直接让学生们机械记忆计算公式或概念理论,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能够深入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这样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境的重要作用,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兴趣偏好等创设趣味生动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解题热情。例如,在学习《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如果仅仅向学生们提供算式,学生将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过来,以动画等形式向学生们直观呈现问题情境,“学校附近的小河中有30只鸭子,不一会儿从上游又来了15只。半小时后,先后有9只鸭子去了其它地方。请问,现在小河中还剩下多少只?”通过利用趣味情境转化抽象枯燥的数学计算题目,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解题欲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