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毘沙門天與乾闥婆(殘片)038.Ch.0069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年代:唐(8thC)
名稱:毘沙門天與乾闥婆(殘片)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設色絹本(殘片)
尺寸:高:74.0厘米 x
寬:31.0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38
Ch.0069
賞析:
大英博物館譯文簡介:
此畫已收錄在第1卷單色圖版第111圖中,但無論在圖像上還是在樣式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因此,在這裏将其细部郑重提出。
毘沙門天正面而立,右手持帶幡長槍。身披緊身合體鎧甲,腰圍豹皮,前面挂著小劍,肩上有頭頂山羊角、張開大口露出尖牙的獸頭。
與畫著毘沙門天獨像的幡畫(參照第1卷彩色圖版第65圖、單色圖版第109圖、110圖)不同,此處的毘沙門天伴著肩披豹皮在胸前繫結的乾闥婆。與乾闥婆相似的形態,在毘沙門天的眷屬中常常見到,如在藥師淨土變相圖中(參照第1卷彩色圖版第9圖)手持琵琶的形象(乾闥婆,既毘沙門天的妻子天女,又是侍奉帝釋天的樂伎)。在本圖的斷片中,是右手抓著貓鼬的脖子,貓鼬原象徵著毘沙門天在印度作爲財富支配者的俱鞞羅,左手托著火焰寶珠。在有開運四年(947年)紀年的木版畫(請參照單色圖錄第153圖)上,可見到有與此相同的乾闥婆形象,但貓鼬的姿勢卻非常奇特,看上去不像是貓鼬,貓鼬對於中國的畫家來說,沒有見過,是不瞭解的。與其相反,本殘片中所見的貓鼬,實在是栩栩如生,這一點讓人強烈地感覺到此畫是深深地紮根於印度的原型。此形式的像,在8世紀以後的印度雕刻中較常見,但那以前的繪畫當然不存。而此畫從樣式上看大約是8世紀的,可以說是件極其珍貴的作品。說此是8世紀的,將此畫準確流暢的運筆,與同時代大畫面的像比較,自然會明白。此毘沙門天的眼、皺眉的面部表現,再有乾闥婆的腿的表現手法,與散見於釋迦瑞像圖(參照彩色圖版第11圖解說部分的插圖.參照第306頁諸像)中的各部分很相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