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2023-02-18 10:42:14)
标签:

敦煌

文化

分类: 敦煌繪畫
唐 藥師淨土經變圖 036.Ch.lii.003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年代:唐(9thC)
名稱:藥師淨土經變圖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206.0厘米 x 寬:167.0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36 Ch.lii.003
賞析: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敦煌瑰寶:唐《藥師淨土經變圖036》大英博物館(高清局部)
大英博物館簡介:
       ……接上文:
       第25窟壁画的阿彌陀淨土圖中,阿彌陀三尊左右的寶臺上出現迦陵頻伽和大鳥各一組,每一組都展翅欲飛。鳥非常像天鹅,白色,右邊的鳥居然有奇妙的孔雀尾。而在此絹繪图中(圖9-1),這個位置則被多尊聖像占滿。迦陵頻伽的羽毛是條紋形,尾巴似波狀雲,位置則被挪到舞伎的前邊(參見圖9-3)。另外,天鵝一樣的大白鳥,其中一隻(右邊)已損壞,只留有像孔雀尾的站立在前景蓮池中的金沙島上(參見圖9-4)。在壁畫里,有鸚鵡飛落在畫面前方的勾欄上。
       敦煌絹畫中主要建築雖不如敦煌壁畫中的建築壯觀,如第172窟壁畫中的淨土圖(參見《敦煌壁畫》圖第144)。不過,如來正後方門樓的屋頂,則清楚地見到三組斗栱中有二層昂,細細觀察則發現兩角斗栱也有三層的昂,連圓檁子的頂端都表現得很清楚。柱間蜀柱最初看到的是兩個相對的尾飾葉紋的“S”形而不是帶有古風的倒“V”字形。不過,它還沒有被五臺山佛光寺9世紀大殿中所見的跳出更深的斗栱所取代。此處繪的是門樓的單層屋頂。其正上方所見的淡紅色的軒,顯然是一個獨立建築物的底層。那建築物是圍繞著勾欄的二層樓閣,因爲這部分畫面大幅破損,只能看見一角。可看到其屋頂與門樓有同樣的斗栱組合,屋頂上見不到昂。從門延伸出的長廊,繞過兩翼樓閣的背後,一邊明顯通到中堂,另一邊則延伸到左右的鼓樓和鐘樓的後邊,體現出庭院的開闊。白色的內壁,綠色的窗戶,青色的地板,院落邊緣及水池四周貼磚。四身菩薩分別踏立於蓮花座上。更生動的是,在高高聳起的建築物、華蓋上面,有身著長衣的飛天在空中起舞,拖着長長的飄帶,在層層疊疊的屋頂間和華蓋中忽隱忽現。通常的白牆赤柱沒有變化,但爲了清楚區分屋頂,青色屋頂的邊緣採用綠色,綠色屋頂的邊緣採用青色,相互交替搭配。
       再看邊緣部分,與壁畫有很強的的相似性,场景的刻畫都是直接取自現實的日常生活。我們可以用萬佛峽第25窟北壁彌勒淨土圖的宴會場面(參見羅寄梅檔案No.3020)做個例子,此繪畫右側邊緣的牽著獵犬的鷹獵者—— “打獵、競技、婦人、酒等,心力被鬼神所奪” (參見圖9-14,“橫死第三”)——富于表情的臨終時的場面、比丘和世俗男子好像在誦讀黃色經卷《藥師經》、病人臥在炕上被妻子攙扶著等場景,都栩栩如生,觀察的細致入微,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至于山水,如壁畫上方右角半空中突起的懸崖(參見No.3006)和斯坦因繪畫36右側邊緣男子跳下的懸崖(參見圖9-15)等處,均可看出類似的地方。繪畫右側邊緣上端峻峭山谷前的樹木覆蓋的島嶼,是用墨色的線和晕染描繪的,與第25窟彌勒淨土圖(參見《敦煌飛天》圖74)上端所描繪的山水圖相同。
       此繪畫和榆林窟壁畫如此相似,說明藥師淨土圖是仿照阿彌陀淨土圖的同时,也為正在探討的佛教美術的題材是如何迅速傳播與使用的问题提供了生動的资料。因為我們必須假定是敦煌粉本傳到萬佛峽作爲那裏畫家的底本,或者是敦煌畫家親赴那裏從事壁畫製作的。
前面已經討論過尺幅相當的兩幅繪畫(參見圖7,8),這幅畫則更大。它是用三幅幅寬爲56cm左右的絹子组成,整個畫面的幅寬比上面兩個作品寬約1.5倍。這可能是敦煌所製作的絹畫中最大的作品。與其大小大致相同的作品還有圖15、16、18和19,沒有將新德里國立博物館和集美博物館的作品列在裏面。邊緣故事圖的幅寬僅略大於圖8,所以中間部位極其寬闊,作者在那裏畫入衆多圍繞主尊的聖衆,還給整個畫面配上了雄偉的建築物。另外,此畫的上下四角還配有四尊密教萬神殿的神祗,使整個畫面具有曼陀羅式的氛圍(參見圖9-5,9-6,Figs.25,26)。
       最後,關于此畫的年代。盡管該畫与9世紀初淨土變密切相關(諸如圖8、11),實際上這幅畫可能在9世紀稍後的時期內。如果不與壁畫進行詳細比較,則無法判断出正確的年代。觀察山水的細部,樹木、枝葉已經開始形式化,描繪蓮池的勾欄上优雅地纏着的白色綬帶的线条,顯出僵化的苗頭,使我們感覺到,這是吐蕃時期敦煌与世隔绝後,已經公式化了的現象。
注迦陵頻伽:
       在梵文《佛說阿彌陀經》,為一組鳥:鵝、麻鷸、孔雀、鸚鵡、八哥、杜鵑,鳩摩羅什譯為:白鵠、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一鳥二頭)。在敦煌淨土畫中,天鵝、孔雀、鸚鵡非常容易識別。迦陵頻伽,在印度是一種妙聲鳥,有鳥的翅膀和腿,波浪狀的尾巴。共命之鳥,表現為兩個人頭的鳥,可參看Fig.38(《大正藏》,卷12,no.366,p.247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