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2023-02-14 10:39:06)
标签:

敦煌

文化

分类: 敦煌繪畫
唐 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 035.+ Ch.lvi.0034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年代:唐(801-850)
名稱: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173.5厘米 x 寬:120.0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35.+ Ch.lvi.0034
參見:Figs.39-42
賞析: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簡介:
       該繪畫(參見Fig.39)在形式和外觀上,與已經講過的《阿彌陀佛淨土》很相似(圖10)。中央部位做坐着阿彌陀,以及觀音和勢至。有很多小菩薩圍繞著這幾尊主像,排列成正方形。中央祭壇的兩側,有向阿彌陀跪着奉供物的二菩薩像。其下方的舞臺兩側,各坐一排五個樂伎。舞伎和迦陵頻伽的前方兩側配有兩個獨立的小型寶台,上面佈有一組佛及脅侍。左側邊緣绘韋提希夫人的“十六想觀”,右側邊緣绘“頻婆娑羅的故事”(參見Figs.40,41)。在嚴重殘損的畫面上,又有使人有匆匆忙忙完成的感觉。例如,以畫面上方的建築物來説,沒有著意表現回廊深度,鼓樓、鐘樓均無支撐點,看似直接蓋在回廊的屋頂上。
       本圖版局部描寫中,觀音菩薩左手持蓮花。此像与对面對應位置上的勢至菩薩(參見Fig.42),为判斷該畫的年代提供了主要線索。即,這二身菩薩与其他像不同,明顯受了不同於中原圖像表現形式的影響。觀音身著紫色網狀袴和帔帛,穩穩坐著,上半身幾乎裸露,有橢圓形頭光。勢至持金剛杵,亦取同樣姿勢。兩者肩上都垂落像蕨芽形的頭髮,此在吐蕃時期的敦煌繪畫中常見。特別是,通过二菩薩的表現形式,與有836年纪年近于吐蕃末期的大幅作品(參見圖16)中藥師的二脅侍菩薩进行比較,我們可以認爲,該繪畫有接近9世紀初敦煌美術在過渡时期的特徵,还在繼續吸取式樣和圖像方面的新鮮事物,它是五代和北宋時期敦煌逐漸隔绝於中原和西方,導致敦煌繪畫喪失活力之前的作品。
敦煌瑰寶:唐《阿彌陀佛淨土經變圖035+》大英博物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