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后根植落脚点提问,引导学生精读品味

(2023-12-11 07:39:51)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英语课堂问题设计的重中之重。读后环节是对整个语篇阅读教学的升华和拓展阶段。教师应提出引领小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的问题,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促进学生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1.评价性问题,引导价值判断

在完成语篇阅读后,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深层意义,设计有思想教育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人物做出评判。在本课的结尾部分,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wo tailors, the king (the other people) and the little boy? 你认为裁缝/ 国王/ 小男孩怎么样?

(2) Who do you prefer? Why? 你喜欢谁? 为什么

(3)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通过提出基于文本核心内容的评价性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从不同角度对文本人物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深层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评判意识和能力

2.发散性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尽量多采用发散性提问,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情节、场景进行适当的再发散、再创作,提升文本,实现内化所学语言和生成表达意义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

在本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发散性问题:

(1) The little boy told the truth that the king was not wearing any clothes. What will happen next? Please make an ending for the story.小男孩说出了国王没有穿衣服的事实。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为故事编一个结局。

(2)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有目的地提出发散性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去重视其中的人文价值,使学生的良好文化品质得到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