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活动

活动主题:各班建构区活动开展情景探讨
活动时间:2023年3月24日
地点:音体室
主持人:支冬锦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过程记录:
问题1:你认为开展建构区活动时,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问题2:在进行建构区游戏时你会提前讲清楚规则,还是让幼儿自由探索?
问题3:幼儿在建构区游戏时发生争抢你会怎么办?
问题4: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行为?
马隽:在我们班如果有新的材料投放在建构区,可以通过材料的新颖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一般我会讲清楚规则让幼儿再游戏,在活动个别幼儿间有合作,但多数还是自己玩自己的。
杨晓茜:孩子在搭建游戏过程兴趣不持久,坚持性不够,所以我们要投放新的材料,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搭建一些比较大的物体时,往往会产生多人合作交往行为。
杨红地:在开展游戏前对幼儿的要求规则不明确往往会出现,幼儿把材料抱一堆,无目的、无计划地堆放、搭建。这样锻炼不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不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杨孟喆:孩子的创造思维较弱,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他们的模仿力才会增强,乐意在游戏中与他人分享并交流。
教师回答总结:老师主张幼儿自主游戏、自由探索,所以并没有刻意强调规则和玩法也期待幼儿的表现。结果也证明年龄较小的幼儿没有充分的探索欲望,对于纸杯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而在老师列举了一些纸杯的玩法后,幼儿的兴趣明显提高,探索过程中幼儿能在发现问题后,自己想办法改进,充分培养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活动中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样作品,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坚持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看到了他们有矛盾,也看到了默默的不会沟通,而老师选择静观其变,不加干预,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也希望能通过游戏,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