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作者:东海边的蚬子
第五部分:民族融合
1206年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后,在张掖设立“甘肃军司”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管辖河西地区。1227年西夏攻占甘州(今张掖),随后在此推行“回鹘文字”和伊斯兰教信仰,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黑河建桥碑
黑河建桥碑(又称黑水河桥敕碑)是西夏仁宗乾祐七年(1176年)立于甘肃张掖黑水河桥畔的汉藏双语碑刻,记录了贤觉帝师波罗显胜主持建桥及仁宗颁布护桥敕令的史实。碑体高115厘米、宽70厘米,采用汉藏双语铭文,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夏文“首领”铜印
铁拒马
1998年小河乡出土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双系莲花纹瓷扁壶
宋,1986年梁家墩乡出土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骑马武士铜牌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 [转载]甘青环线31:张掖博物馆(下)](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元朝时期,蒙古、回鹘、吐蕃等民族迁入张掖,与汉族共同生活,形成“汉族为主、多民族交融”的独特民俗。例如汉族吸收了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等元素,而少数民族则通过水利建设(如推广水稻种植)丰富了本地农业文化。
文化载体:宋词中的“八声甘州”词牌反映了张掖作为河西重镇的文化地位,成为宋元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
骑马武士铜牌
人物纹镜
元代
元代,1970年出土
第六部分:府城遗韵
宣德铜炉
明代
明代,1987年出土
花卉形石砚
清代
前一篇:[转载]蒲津渡遗址黄河大铁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