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025-07-19 20:26:49)
标签:

转载





                和顺古镇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派军戍边,重庆巴县籍军士在此屯垦,后进一步实行民屯,不少四川、中原、江南人迁此,形成早期聚落“阳温墩”。历经军事屯垦、商贸枢纽、侨乡文化等多重历史阶段,到清代因小河绕镇而称“河顺”,进而得名“和顺”。明代中原移民带来汉族文化,清代马帮“走夷方”引入西洋文化,古镇原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相融,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命“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今保山),俱下”(《明史》),现在和顺的寸、刘、李等八大姓居民祖先就是重庆巴县从军而来,他们的后代不忘祖先,纷纷建起了宗祠,保存尚好,近年重修,从而成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为和顺古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  “和顺和谐”大照壁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  月台  ,和顺古镇有24个月台,多筑于村前各主要巷道口和宗祠庙宇前,用石栏围护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  和顺小巷入口前,寸、刘、李、尹、贾、张、杨、釧八大姓氏旗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   和顺小巷,沿河而建,由近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组成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5.   古镇三合河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6.  大马帮博物馆之序言馆,“南方丝绸之路”保山至缅甸段称“永昌道”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7.  大马帮博物馆之马帮馆,展出实物500多件,全面反映南方丝绸之路上大马帮的历史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8.  大马帮博物馆之滇商馆,展出文物1100余件,展示腾越商帮是最早走向世界的商帮,商号远达印度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9.  琳琅满目的展品。都是马帮历史的见证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0.  大马帮博物馆之走夷方馆,和顺人把到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创业谋生称为“走夷方”,四百多年“走夷方”历史使和顺成为中国西南著名侨乡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1.  “走夷方”馆内展示的500多件展品反映了和顺人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史,以及给和顺人生活带来的影响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2.  雕塑,马帮休息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3.  翡翠大王家乡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3.  赌石台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4.  戏楼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5.  艾思奇纪念馆,是艾思奇的父亲李日垓(辛亥革命元老)于1918年修建,1980年艾思奇夫人王丹一及其弟李生勉将此房捐赠给腾冲县人民政府,经维修后1984年建立“艾思奇纪念馆”对公众开放,现为省保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6.  入内一个不小的花园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7,  花园中艾思奇铜像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8.  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楼房,门厅侧角开门,显得十分内敛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19.  “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伟人评价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0.  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古朴秀雅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1.  两侧厢楼,现在楼下是展厅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2.  正厅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3.   后天井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4.   艾思奇生平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5.   1944年艾思奇与王丹一(1919-2016)在延安结为革命伴侣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6.  艾思奇使用过的部分文具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7.   艾思奇发表的哲学著作,其著作长期为我国高校哲学教材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8.  当年《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等曾经引导无数知识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29.  刘氏宗祠(省保)建于清咸丰五年(1856)祠堂前筑半月形荷塘,塘上筑双孔石桥通达月台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0.  月台上建牌楼式大门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1.  二进过厅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2.   第三进正殿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4.  两侧厢楼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5.  厢楼保存良好,150多年的木构建筑确实不易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6.  正殿两侧竖有刘氏祖训碑,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的遗训碑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7.   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遗训碑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8.  正殿供奉刘氏历代祖先的牌位,也是刘氏宗族人员祭祀、拜祖之处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39.  元龙阁前“隔凡”牌楼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0.  元龙阁,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原为观音殿,后经历年修葺,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仙境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1.   元龙阁山门,整个建筑群由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等组成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2.  依山向上,香烟缭绕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3.   关帝、龙王、文、武财神,有求必应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4.  形制独特的阁亭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5.  护法神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6  .最高层大殿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7.  高悬“后先揆一”金匾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三十五)和顺古镇之人文历史(上)
48.   供奉正中送子观音、两侧是文昌帝君和披发祖师,前方正中是观音立像

          此处儒释道融合,体现了当地人们信仰的多元化。和顺古镇还有不少人文古迹。。。。。。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