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2025-06-26 21:27:56)
标签:

转载

神州大地上,千佛崖、千佛岩、千佛洞等名胜不胜枚举。这些地方之所以被称为“千佛”,皆因摩崖造像数量众多而得名。广元千佛崖,作为其中一处历史悠久的摩崖造像,坐落于广元市利州区老城北的嘉陵江东岸,其规模之宏大,堪称四川省境内之最。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在1961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入口处,上悬余秋雨题的“千佛崖”。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购票入门,一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大云寺。大云寺,这座始建于北魏晚期的古刹,最初名为柏堂寺。武则天登基后,她下令在全国各州设立大云寺,于是这座寺庙便更名为大云寺。现存佛殿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广元县令张赓谟捐资重建的。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其柱础石狮子别具一格,显得憨态可掬,与常见庄严威武的石狮子截然不同。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寺庙内的佛像雕刻精美,以白色为底色,与常见的金色佛像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尤为独特和精致‌。现存佛像多为清代重建,但其中一些佛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明代石雕罗汉窖藏遗址。明代千佛崖有罗汉寺,民国初年,寺庙建筑被毁,寺内罗汉像在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被集中掩埋,2010年4月考古发掘出土,现存20余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石栏桥,位于千佛崖南侧,宋代文献中有记载,现存石桥建于清代,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埋于路基下,2010年考古出土。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以剑门关为中心的剑门蜀道,是战国时开辟的秦蜀古栈道的南段蜀栈道,又称金牛道,历经秦、汉、唐至清代。剑门蜀道从陕西汉中、宁强进入四川,经四川广元、剑阁、梓潼至绵阳,全长600余公里,千佛崖这里就是其中的一节。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全长388.8米,山崖顶高84米,窟龛最高处距地面45.5米,龛窟作多层次排列,最多达13层,现有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多躯。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始凿于北魏时期,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又不断开凿。其开凿历史之长,居四川首位,素有“历代石刻艺术的陈列馆”之称。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沿着铁梯向上参观,首先看到的是供养人窟,中间是佛陀和菩萨、弟子、力士。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边上后后侧的都是供养人雕像。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释迦多宝窟,景区内的标牌写着持莲观音窟。开凿于初盛唐之交,窟内造释迦、多宝而佛并坐。背屏浮雕天龙八部,最左侧兽面的是夜叉,两佛身光之间为三头四臂的阿修罗,鸟嘴的为迦楼罗,颈缠一蛇的是摩睺罗迦。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左侧观音,腹部微突,双手持莲,体态婀娜,面容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释迦多宝窟侧边及背面,有许多佛像小窟。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自清咸丰四年(1854年)的石刻题记揭示,全崖造像多达一万七千余尊。然而,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大部分造像不幸被毁。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所修《广元县志》统计,有唐代石刻27段,五代石刻5段,宋代石刻26段,元代石刻26段,明代石刻8段,无年号者41段。另有唐、宋、元、明、清的文字题记和摩崖碑刻100多通。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不少事这样的小窟,是佛陀和菩萨、弟子、力士的配置。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石窟文化在中国历经千百年,其繁荣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教诞生后,从印度本土向周边国家传播,经过中亚翻越葱岭进入中国新疆地区,再沿丝绸之路东进,逐渐扩展到中原地区。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这一过程中,佛教石窟寺摩崖造像及其他艺术品应运而生。从新疆的千佛洞到敦煌的莫高窟,再到云冈和龙门等地的石窟造像,一路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然而,北方大规模的开窟造像活动在晚唐时期开始逐渐衰落。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川渝地区则成为中国石窟造像的重要中心之一,其造像活动在中原北方地区之后兴起,并持续了很长时间。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广元一带成为南北佛教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开窟造像活动较早,并逐渐遍及川渝各地。至每个州县几乎都有分布。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此外,川渝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石质条件也为石窟造像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四川盆地多丘陵和山地,石质松软细腻,易于开凿洞窟和雕刻造像。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川渝地区在中国石窟史上书写了华彩篇章。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千佛崖摩崖造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见证了经济空前繁荣和佛教大发展的时代,至今仍遗存着许多珍贵的造像。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这几个小窟已经风化了。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千佛崖观嘉陵江,京昆高速、宝成铁路、西成高铁等交通干线横跨嘉陵江,与嘉陵江航道及崖下的老川陕路金牛古道在这里交织,构成了一幅立体的交通画卷。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而千佛崖摩崖造像就静静地伫立在这片繁华与历史的交汇之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来到千佛窟,侧壁有许多小佛。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千佛窟正中间上下相连,正中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千佛窟是千佛崖上造像最多的洞窟,洞内四壁布满密密麻麻的小佛像,数量多达数千尊,场面极为壮观‌‌。千佛窟位于千佛崖的中心位置,是游客不容错过的重要景点之一。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金牛道,这条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的古道,关隘重重,险峻无比。千百年来,它只能依靠狭窄的栈道和坚韧的骡马,艰难地联通着川陕两地。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不少小窟已经只剩下模糊的造型了。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时光荏苒,千载悠悠。眼前的这一尊尊石佛,静静地守望着岁月流转,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涅槃窟的造像以涅槃佛为中心,周围雕刻了二菩萨和摩耶夫人等形象。窟外有二力士守护,窟后壁窄坛上雕有双树间举哀的弟子,尽管面目损坏严重,但仍能感受到那份庄严与悲悯‌。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涅槃窟的造像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表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转载]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