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2025-06-26 21:25:34)
标签:

转载

广元市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先秦古栈道文化和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武则天的出生地。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一条宽阔的大河横跨眼前,将广元这个群山环绕的城市分为两半。江水悠悠,穿城而过。平静的江面上倒映出江边两岸的楼影,这是流经广元的嘉陵江。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皇泽寺,位于利州区皇泽路97号嘉陵江畔,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购票入门。曾经去过山西文水的则天庙,这是第二座祭祀武则天的庙。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皇泽寺原名“乌奴寺”,又名“川主庙”,传为纪念战国晚期秦国蜀守李冰治理蜀中水患功绩的祀庙。武则天于唐朝贞观年间其父亲武士彟出任利州都督期间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后将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改建为皇泽寺,以示“皇恩浩荡,泽及故里”。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959年,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广政二十二年,当地政府对皇泽寺进行了改扩建,并在寺内供奉了武则天的像‌。大门后是二圣殿,感觉很新,里面供着李治和武则天的塑像。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写《心经》洞。唐代宗初年,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曾写《心经》一卷,刻于此处,因此俗称写《心经》洞。现碑已不存。写《心经》洞洞区有造像,分布于巨石三面,共计19龛。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西门的造像曾长期埋在土里,2005年发现,主要内容是三世佛及释迦、多宝佛等,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西面的清代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南面12、13号洞窟为武则天的父母武士彟、杨氏开凿,时间为贞观二年(628,武则天生于此年)这两窟或即为武则天的出生祈福所开,窟内有武氏夫妇礼佛图一组,弥足珍贵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东面主要雕刻经洞和六道轮回的内容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大佛楼。原本无楼,是则天殿侧依山摩崖造像石窟。该楼初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后因年久失修已坍塌。现所见之楼,系1980年所建之新楼。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在皇泽寺馆藏文物中,一组宋墓浮雕石刻无疑是我国宋代石刻艺术中的珍品。这批南宋珍品从广元城四周坝子宋墓中出土,浮雕石刻系本地黄砂岩石刻成,共24块镶嵌在照壁上,分成《四宿神兽图》、《戏剧演出图》、《大典演奏图》、《男女武士图》、《孝行故事图》、《墓主生活图》、《花卉图》等七大类,展现宋人丰富的生活场景。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石刻伎乐图为研究南宋大曲、杂剧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石刻生活图是当时当地人民生活的生动再现;石刻中仿木结构的门、窗、斗拱等,又为我们研究四川地区的宋代建筑保存了重要的史料。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墓主生活图》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蚕桑十二事图碑首图,绘着嫘祖依马小憩,一只蚕虫在一株桑枝上悬丝坠向嫘祖头顶的画面,此图取材于嫘祖与白马的传说。上古时代,白马救嫘祖之父,但嫘父食言斩杀白马,于是嫘祖化为一只蚕虫,白马化为一株大树,蚕虫悬挂树上,以叶为食,吐丝作茧。这树后人叫它伤心树或桑树,寓意着嫘祖那一段伤心的往事。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蚕桑十二事图碑,由十四块石碑组成,《蚕桑十二事图》碑高1.3米,全长5.8米。用阴刻手法,将反映蚕桑十二事的连环画图刻于青石板上。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蚕桑十二事图碑中《选桑椹》、《种桑》、《树桑》、《条桑》四图,展现了我国清代培植桑树的情景。这些办法仍在今天的植桑活动中被采用着。此外《窝种》、《种蚕》、《喂蚕》、《起眠》、《上簇》、《分茧》、《腌蚕》、《缫丝》八图,一一展现了清代人养蚕、缫丝、纺织的全过程。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清道光七年(1827),曾逢吉升任松潘知州,临行前,赶绘了这套极似连环画的石刻《蚕桑十二图》碑,告诫当地百姓及继任县令不要荒废了植桑养蚕造福百姓的事业。先列于蚕祠。民国时,陈列于广元南门蚕桑局内,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国保碑,还是国一,珍贵呀。

[转载]川北环线24:广元皇泽寺(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