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2025-05-01 17:12:34)
标签:

转载

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坐南朝北,气势恢宏,是凝聚宗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宗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自 1253 年迁居北岸以来,吴氏家族便在此繁衍生息,并于1382年始建了吴氏宗祠,形成了北岸左台吴氏,1826年由“景隆号”茶庄的长子吴应晟出资22万两白银,集资2万两,共计24万两白银重新扩建。来的时候大门紧闭,无法入内。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外檐柱间有木栅门,檐下驼峰、雀替、博缝板等木雕精致。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八字墙檐下木雕、砖雕工艺精湛。还有小窗户的造型。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大门口两边八字墙须弥座各有三块明代风格的石雕,是洪武年间始建的原件,有狮子戏球和大象、夔龙等传统吉祥图案。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祠堂边上的叙伦堂,还在维修中。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大门立一对大抱鼓石,左右有侧门,上置门簪。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了一圈,到了镇里找领导让工作人员来开门,态度真好。祠堂采用三进两明堂五开间的设计,享堂高敞,正三间为堂,两侧是狭长侧厅。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堂口正中的梁上悬挂着南宋绍兴八年三月一日,高宗赵构题写的唐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像赞牌匾:“文以振三变之衰,德以立千载之祀,伟誉当时称吴富体,瞻彼仪容乃真御史,李唐以来如微有几?!”吴少微,唐代歙州歙县人,唐长安元年(701)中进士,是有据可查的徽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青砖黛瓦马头墙,天井回廊花格窗”是徽派建筑的特点。徽州的祠堂作为大型徽派建筑,第一进里都有一个大型的天井,享堂光线充足,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通往东屋的精美木门雕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回望五凤楼,翼角高翘。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檐柱前有六块黟县青石栏板,上刻“西湖六景图”,全长约八米,山水花树,楼台亭阁,画舫人物,跃然石上。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石板里上刻着苏堤春晓、柳浪闻莺、三潭映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断桥残雪等。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从选材和雕刻工艺上看,都是徽州石雕的一绝,是新安画派山水技法和民间石雕艺术的结合。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栏板望柱头刻大小石狮子,有些已经毁坏。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正壁是活动的屏门,祭祖时可全部打开,上悬“至德堂”匾,还有吴姓老祖先的画像,有泰伯、仲雍、吴季扎、吴少微。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梁架彻上明造,前、后檐步架均为卷棚轩,中为“人”字形主梁架,五架梁上置童柱接双步梁,月梁梁头雕象鼻形装饰。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月梁、金柱粗硕宏大,柱脚有铜质锁边,鼓形石础。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宗祠的后进是寝堂,寝堂是供列祖列宗牌位的场所。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寝堂地基较高,由建在两侧庑廊的石阶梯上下,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寝堂的护栏上,雕刻的是远近闻名的“百鹿图”,这是吴氏宗祠石雕中的又一绝。它是由七块黟县青石板组成的,雕刻的立体感非常强。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后进的天井相对比较窄,四水归堂还是标配。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寝堂台基最高,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板相接,寝堂二层,前加腰檐,抬梁式结构,卷棚轩。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寝堂内供奉吴氏祖先的牌位。合扇门有些是新补的。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在轩西壁上嵌一砖雕土地神龛,三间殿宇式,下有密封式半圆形供桌,雕作细腻。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祠堂里几间放物品的小厢房,四开的落地式长花窗窗门,上半部分镂空雕,下半部分用平雕的雕刻手法刻出蔓草、花瓶、山水等各种精美绝伦的图案。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寝堂石塝之下建有水池,池里植有荷花,池水兼做祠堂消防之用。祠堂的地下建有排水系统,江南黄梅季节阴雨连绵,从天井落下的雨水可通过暗渠排入绵溪河。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享堂正壁后檐下置有石供桌,桌下密封可供焚烧纸钱。天井水池的青石栏板内侧雕刻着五十三件祭器,正面七块青石板上共刻有三十五件,两侧各三块青石板共刻有十八件。据说当时涉嫌严重违制,为遮人耳目把五十三件祭器栏杆石板安放在外姓人不能随便进入的后进寝堂水池内侧。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无论大小,祠堂均是重要的文化和议事中心,是当地宗法社会的基础。宗祠则是各姓宗族支派在迁徙村落建立的支派宗祠,如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祠堂作为家族部落的仪式性建筑,物力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祠堂之重,重在教化。古徽州世称“程朱阙里”,推崇“祭祖敬宗、报本感恩”的传统伦理道德,也重视引导自身德行,他们将徽州人世代相传的处世哲学,一笔笔镌刻于梁间,伦理教化、仁义道德、恩荣封赏、修养身心……

[转载]春走华东26: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