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024-09-06 09:04:24)
标签:

转载




          本文原发于2024-07-06,一直未见,现重发。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55)僧人乐傅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闪,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莫”相通,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的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故又被称为“千佛洞”。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被吐蕃的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多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渐荒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1900年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后,莫高窟渐渐名扬世界。莫高窟于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藏经洞现编为17窟,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王圆箓为了将已被废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第16窟(现编号)清初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有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即今编号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可惜现在4万多件流散在世界13个国家30多个博物馆和私人手书,难以追回。
        我因为是第二次到访,所以参观石窟尽量少说,主要是参观几个展览,也可参见本人2016年1月3日发的博文《暑期甘肃青海游(十三)敦煌莫高窟》。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   莫高窟游客中心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   先在游客中心影院看总体介绍莫高窟影片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   从游客中心到莫高窟约10多公里,乘景交车约15分钟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   鸣沙山延绵至此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5. 停车场在河对岸,走过一座平桥,迎面大牌坊,中央竖额“莫高窟”,横匾“石室藏宝”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6.   牌坊背面竖额“莫高窟”,横匾“三危揽胜”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7.   国保碑(国一)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8.  1987年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9.  现在石窟前建了廊房,还中了不少树,遮挡风沙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0.  莫高窟分南北两区,南区是石窟精华所在,北区主要是僧人居住、生活、安葬之处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1.   石窟分三至四层,蔚为壮观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2.   16-17窟, 著名藏经洞,游客跟着景区导游参观,不准拍照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3.   每批约20人,可参观约10个洞窟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4.  侧面看九层楼,1935年重建,近年重修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5.  96窟,九层楼底部两层,这里面积较大,是所有游客都要参观的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6.   内塑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为石胎泥塑,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佛像,仅次于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唐代建成(此片用手机抢拍一张)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7.  网上找了一张,此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8.  九层楼正面,九层飞檐,这里总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19.  三清宫,即原藏经洞发现者王圆箓道士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主持修建的道观“三清宫”,俗称下寺 ,2000年为纪念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面加固维修,现改建为藏经洞专题陈列馆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0.  藏经洞陈列馆,基本陈列由藏经洞之由来、封闭之谜、发现、文物最初流散等单元组成,全面系统展示了藏经洞封闭、发现、文物流失等历史事件,概括介绍了藏经洞出土文物的重要价值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1.  上寺(前院),门额“雷音禅林”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中寺(后院)“皇庆寺”,1944年筹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时,收归国有,作为办公地点一直延续至1980年代初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2.  2002年,为纪念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和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对两寺进行维修,现作为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3.  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办公室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4.  高僧塔林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5.  飞天雕塑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6.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7.  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8.  序言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29.  北区石窟主要是僧人生活修行的所在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0.    北区石窟出土的僧人日用工具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1.  出土的生活用具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2.   宋代用“乌丝栏”书写的经文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3.  北区出土的汉文某行省残牒,珍贵之处是其上有“至元三十年(1293)”纪年,这是莫高窟发现的确切纪年文物中时代最晚的一件文物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4.  北区出土的西夏经文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5.   藏文经文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6.  回鹘文木活字,共发现1000多枚,国内仅有约50枚(还是后来发现的)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7.    宋代的铜十字架,基督教——景教在敦煌也有流传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8.   丝绸残片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39.   各种织物,宋代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0.  莫高窟外景,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摄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1.  莫高窟大佛殿顶部毁坏,大佛头部暴露,1924年华尔纳摄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3.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王道士的愚昧无知,二十世纪初,藏经洞珍贵文物先后被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大谷光耀、吉川小一等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令人痛心疾首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4.  1940年代初国内有识之士关注莫高窟,李丁陇是临摹敦煌壁画第一人,张大千也在此临摹近两年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5.  以后在于右任的推动下,建立了国立敦煌研究所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6.  常书鸿(1904-1994),自1943年到敦煌,1944年起一直任敦煌研究所所长,被称为“敦煌守护人”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7.  20世纪上半叶,濒危的莫高窟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8.  1950-1980年,抢救性保护

[转载]癸卯秋游甘青(四十二)再游莫高窟(上)
49.  1990年以来,国家加大投入,敦煌石窟得到全面科学保护

        国宝敦煌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