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2022-04-01 07:04:28)
标签:

转载

浚县古城的县前街,原来只是不宽的巷子街,改造后宽大了许多,很有古城的派头。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古城的“耕读人家”是景点之一,大门口还有一个“刘亚星故居”的小牌。外观上看,像是又一个的大户人家。  查资料了解县前街曾是王氏聚集地,王氏都是大户,房产众多,而且富丽。现有的这座应该是修复改造后的。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大门进去就一个垂花门的二门,很有山西大院的气派。据说建国后有钱的王氏就没了音信。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小院狭小但宁谧,翠竹数干,两厢相对。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厢房内,摆成寿庆模样。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正房有“凝瑞”匾,木雕吉祥。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大户人家的正堂,持盈保泰,耕读人家的享受。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读书的厢房,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平常接待屋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卧室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后进,大约是佣人或长工的住处。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堂屋的后视,突出的砖雕。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转到最后一道院落,才在北厢房的外墙上贴着刘亚星的介绍,大约当年刘亚星就出生在这个小屋里,抑或当年刘家的房产也只有这一间,这栋老宅大约是几家拼起来的“祖产”。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刘亚星,又名刘家琛,1925年生。1947年春,受数学家陈省身一篇文章影响,开始致力于拓朴学研究。他先后发表12篇论文。他提出的环式空间和图式流形的概念,在拓朴学界颇有影响。1974-1977年,经华罗庚推荐,到中国科技大学任教四年。1978年调河南大学,先后任教授,数学系主任。1979年发表《模糊拓朴空间的CCCN周调》,该文是国内外拓朴模糊代数的第一篇论文。翻译著作有《球面三角》、《代数拓朴》等。1986年与陈景润合作创办《数学季刊》, 副主编,他还任《中国数学文摘》编委。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另外一个院落,是浚县工艺美术艺人介绍及作品展示。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浚县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泥咕咕的传统,可以从出土文物中找到源头,这是汉代的。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清代的,民国的泥咕咕。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十二生肖泥咕咕。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泥塑作品,如同浚县的清明上河图。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县前街的历史建筑,比比皆是。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浚县兵役局旧址,从1949年到1970年,浚县人民武装部在此设立长达20余年。大门门楼,系1955年建,此门楼是建国初期浚县时尚建筑,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社学大门,精美的砖雕大门。明、清两代在各府、州、县所设立教授民间子弟的学校。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明代官办的蒙学教育主要是社学,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夸多立义学,延请名师,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

[转载]豫约金秋21·浚县古城(耕读人家)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