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作者:
从应县南下,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是广武城和雁门关,而我们按照距离远近,首先来到广武汉墓群。由于这里是汉朝与匈奴长期争战之地,数百年间遗留下庞大的汉墓群,所以当地新建的门阙很有汉代的巍峨。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国保碑“广武汉墓群”在仿汉代的阙门下。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广武汉墓群,东起山阴县的新旧广武村、张庄,西至朔城区的里仁村、白庄村、沙窊村,广袤约 4公里。国保碑
附近冢丘密集,保存较完整的有250余座。封土高2~10米,多数高6米左右,少数高10米以上,冢顶略呈方形,推知坟丘原为覆斗形。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片封土堆位于内外长城之间,距雁门关不过十余里。历史上这里曾一度是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据史书记载,发生在这里的大的战争竟达两百余次之多。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门口附近有“故陆军独立第三旅旅长丰公宝璋纪念碑”。丰宝璋,国军陆军中将,山阴本地人。早年在阎锡山部当兵。辛亥革命后,追随阎锡山。历任晋军旅长、师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六军军长、第一保安纵队司令、保安第一军军长。1932年任晋绥军独立第三旅旅长。1935在太原病逝。2011年山阴县进行自来水管道铺设,意外在旧十字街发现该石碑。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国保碑“广武汉墓群”在仿汉代的阙门下。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广武汉墓群,东起山阴县的新旧广武村、张庄,西至朔城区的里仁村、白庄村、沙窊村,广袤约 4公里。国保碑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片封土堆位于内外长城之间,距雁门关不过十余里。历史上这里曾一度是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据史书记载,发生在这里的大的战争竟达两百余次之多。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广武墓群虽然未发掘,但从墓群西北端被水冲塌的四座墓室看,为砖室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壶、陶罐、陶钵、陶奁及五铢钱等,从墓的形状和出土文物考证:当为东汉时期。新广武和旧广武地段,在汉代时属雁门郡的阴馆县管辖。阴馆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置,东汉时雁门郡治从善无县(山西右玉境)迁于此。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广武明长城系明洪武七年(1374年)修筑,属内长城,全长约20公里(从新广武到西安峪),土墙尚存13公里,剩余部分为残迹。保存较完整的在新广武境内,这段长城全长1万米,沿山脊缓行,随山势的曲折而起伏,宛如首尾不见的巨龙。全部为砖石结构,上面有敌楼16座,其中5座保存尚很完整,并筑有易守利攻的腰门等建筑。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现在的广武城,在当地一般会被分别称为“旧广武”和“新广武”。关于这两座古城,还有一个奇怪的民谚,叫做“新城不新,旧城不旧”。原因是,新广武城虽然是明代修建的,但地基却是用的战国时代的遗址,算是重建;而旧广武城是宋辽时期修建的,实际上要比新城始建晚了1000多年。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广武建于明洪武万历年间,位于雁门关北3公里处,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新广武直接扼守勾注山之咽喉,是锁钥中原的北大门和战略要点,历来为兵家之争、短兵相接的战场。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广武建于明洪武万历年间,位于雁门关北3公里处,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新广武直接扼守勾注山之咽喉,是锁钥中原的北大门和战略要点,历来为兵家之争、短兵相接的战场。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广武城在旧广武城东面2公里左右,周长2公里,城高10米,如今只剩下两个城门和断断续续的城墙。我们从南门进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两侧还保留了一段较为完整的城墙,城墙高处遗留有水浸的痕迹,证明很久以前,新广武城曾被水淹过。明朝末年,明朝大将曹变蛟率其部下在这一带曾与清兵血战7天,清兵被迫败退归化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原来的新广武城也有高10米的城墙,底宽5米,石条做基,通体包砖,是固若金汤的城池。古城内设东关、南关、大北关、小北关四道关门,城内有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组成,中城状如簸箕,南瓮城形似斗状,故有“金斗银簸箕”之称,意即城防坚固。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两侧还保留了一段较为完整的城墙,城墙高处遗留有水浸的痕迹,证明很久以前,新广武城曾被水淹过。明朝末年,明朝大将曹变蛟率其部下在这一带曾与清兵血战7天,清兵被迫败退归化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原来的新广武城也有高10米的城墙,底宽5米,石条做基,通体包砖,是固若金汤的城池。古城内设东关、南关、大北关、小北关四道关门,城内有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组成,中城状如簸箕,南瓮城形似斗状,故有“金斗银簸箕”之称,意即城防坚固。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 [转载]秋游晋北之五一:山阴·广武汉墓群·新广武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北门额匾,上书“三晋雄关”四个大字,已模糊难辨。
后一篇:[转载]【云南印象】建水朱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