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2020-08-07 21:02:04)
标签:

转载

 

洋县博物馆有一件著名的商代象头牛身形兕觥(图一),诸多文献都有提及,然而关于其图像造型的含义,却鲜有详论者,这里予以解读,并请方家斧正: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图一

 1.该龙较为特殊,其应该是四肢,有虎的特点。另该龙背没有菱形花纹,这样的简化造型从该牛之额头的小龙以及其他图像中的这类小龙看[1],可以认为属于火字形的变体,所以属于有雷火花纹的雷龙。同时该小龙的腹之鳞造型,是典型的火字形雷火符,显然更利于证明其是雷龙而非闪电龙。其位于象首额头,利于表明其增加该神兽的雷之能量,助力该神兽。另,牛及象在商周一般是作为雷兽出现的,只有殷墟的极少数牛首是作为菱形花纹闪电龙的龙首的(图二)。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图二

 2.两条小龙位于额头。这类小龙基本都是表示雷龙的。神兽的额头,一般较为突出,圆形若雷,并且晚期古人相面术也有认为其含有阳气,所以有人命名其为日角。由于有火的概念,与雷火本质是一致的,都属于火。不过商周时期,古人以之体现雷,这是早期的概念。有的象尊,其额头也常见以小雷龙表现。还有少数商周时期饕餮的额头,以另一种确切的离火形雷符来表现额头,像著名的商代真卣(图三)即是。这表明标准化饕餮确实基本是雷之象,也表明额头的这类小龙确实属于雷龙。有这类雷龙位于额头,也利于证明该神兽表示的是震卦之象。诸多兕觥盖子一端的神兽,其额经常有龙或神鸟首龙甚至神鸟,一般是表示雷的。同时,凡铜觥盖子首的神兽若属于鹿、麂,则一般为雷龙[2],有五步蛇象者,表示闪电龙。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图三

 3.该器盖饕餮面上的是神鸟,不是鸟首龙。该神鸟有圆目,似为鸮。其与饕餮可能是一个组合,即可能属于神兽食神鸟即图腾的经典构图。表示的含义即是图腾获得标准化饕餮这一雷兽[3]的能量,以之增加威严和神力,并以之繁衍子孙。泉屋博古馆铜鼓之拟人化玄鸟神祖与鱼的组合(图四:1),即与虎食人卣雷龙与鱼的组合(图四:2),仰韶文化以来鱼·鸟图内涵都是与阴阳、雷泽生殖崇拜有关的神话图像(图四:3),依据《淮南子》泉屋博物馆铜鼓图像中的神人即是部分拟人化玄鸟神祖,两条大小不一的鱼即是简狄与建疵姊妹[4]。这一案例表明,虎、饕餮、雷兽、少量的闪电龙、雷电一体龙食神祖图腾、图腾的拟人化造型,以及神兽与图腾神鸟之间的连体或者不连体组合都是这一雷泽生殖崇拜文化的构图,或者讲那一时代的艺术设计正是以这样的文化逻辑为主体来设计铜器、玉器等器物纹样的。诸多兕觥之一端是饕餮和图腾鸟[5]的组合,即是与诸多器耳之神兽食神鸟构图基本一致的形式。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图四:1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图四:2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图四:3

4.前肢和肩胛骨的神鸟,有圆目,很像是鸮,另一只神鸟为臣字形,与其不一致。不过依据我们对于商周铜器图像的综合认识,两者都可以表现雷,或者讲都可以是震卦之象。两只与震卦之象有关的神鸟位于神兽四肢,其构图思维与震卦基本象征之一是腿足的理念是一致的。这样的雷鸟位于四肢,利于神兽以“乘雷驾电”的形式行走、沟通天地。另,四肢等有表示雷电神兽、神鸟,还可以表示该神兽获得了雷电之能量,并且从妇好墓玉牛有雷火符 [6] 等看,牛、象本身也可以象征雷,所以这样巫师、祭司乘之则更是若“乘雷驾电” [7]

    该兕觥神兽四肢尤其是肩胛骨有雷鸟 [8] ,是由于雷为震,震卦的基本义理又与行走密切相关等原因使然。震与足有关的信仰出现很早,商代侯家庄1001号墓葬骨柶图像中单独出现过腿足与雷符的组合,不少神兽像商周的有关饕餮,倗国的獏尊、神鸟,在腿或足爪都有离火形雷符或雷火符。四肢或及肩胛骨是人、动物、神鸟 [9] 行走、腾飞的基本承负的力学结构代表,所以该兕觥神兽四肢有雷鸟是符合力学和与之关联的易之义理的。

中国古代卜骨以肩胛骨为主,中国商周至于战国,动物、人或神鸟的四肢或及肩胛骨 [10] ,经常出现雷电龙或者雷鸟或者离火形雷符或圆形加十字形雷符的现象,其实原因之一即是都与震为足、震为腿为胥为行走的基本义理有关。以火烧灼之。则与雷电都是火相符。我们看华胥氏履巨人迹生伏羲于雷泽,显然表明华胥与足与雷的关联,即与震卦的义理关联。姜嫄巨野泽履巨人迹显然也是这一原理的神话。舜生迁于负夏、存于妫汭,也是这方面的文化背景。夏即是蹲踞式,即是与雷有关的一种造型,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诸多巫师、神祖都采用这一造型,即首先是一种神鸟的造型,商人的神祖若复原,基本都是虎食人卣中蹲踞式神祖的造型。这样的蹲踞式即是夏字形。雷泽又名雷夏泽,其中的夏可能是蹲踞式造型的体现,而蹲踞式的造型特别表现即是腿和脚,所以战国出现的“舜”字的写法重要突出了其腿和脚,并且整个字形蕴含着“蹲踞式”。舜居住的妫汭,从妫字看,与象有关,妫汭实际是象泽。而象从商周以来,诸多证据证明其即是雷或震卦的基本之象,所以象泽即是雷泽一类的地域。舜弟名象,但是桀骜不驯若雷一样,象为其名,确是名副其实。其实舜的出生神话实际都属于雷泽生殖崇拜文化范畴,这一信仰从半坡文化以来就非常盛行,历代传说的早期神人、圣人之神诞或有关神话叙事基本都与其有关,这是认识中国古代艺术、神话、宗教思维和哲学的基本概念,否则无法论证哪怕是这些问题中的基本问题。

 

本文的讨论还希望以这一案例表明,三代以来的图像艺术,尤其是诸多青铜器、玉器等的纹样,其主题是雷电文化,以及由之衍生的雷泽生殖崇拜文化,并由此衍生出与长子继承制呼应的文化 [11] 、生生不息的文化等,舍此基础理论则可能万论皆失。同时,我们对于各式纹样,包括各类生物,总体统一在震、生、雷、电以及获得雷电能量以繁衍子孙的图腾或拟人化神祖,总体可简化为震,由于震生万物,天帝合生万物于震,所以万类归震,这就是这些纹样归于震之象的基本依据。林巳奈夫先生对于商周青铜器纹样有卓越认知和不朽贡献 [12] ,然而总体上其方法和结论是有基础性错误的,其把商周青铜器的各式动物、神鸟等具体化为各式鬼神,各种饕餮、兽面具体化为级别不一的上帝、下帝和氏族象征之物,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解构。宏观上,三代纹样图像艺术主题应归于震之象,以及由之衍生的礼仪、制度、思想和文化。

另,必须提及的是,美国赛可乐博物馆藏有一件类似器物(图五),主要不同的是器盖象首额背的龙背为菱形,身有火字形,是典型的雷电一体龙,而洋县的这一件只有火字形花纹,只是雷龙。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图五:1
[转载]论洋县博物馆一件商代牛形兕觥的图像
图五:2

 



[1] 除了侯家庄1001号王陵的少数特例,基本都是表示雷的。

[2] 商代少量鹿首龙有菱形纹,所以其为闪电神,不过只在铜卣系有发现。

[3] 我们定义的标准化饕餮中,基本都是雷兽,极少数是属于闪电龙。

[4] 两条鱼大小不一,与虎食人卣器底一样,正是呼应姊妹的。

[5] 多只显示鸟喙,这是由于其被饕餮所食的原因。

[6] 商代象身有的离火形雷符或雷火符。

[7] 商代这一文化盛行,特别是从侯家庄1500号王陵之闪电龙、雷虎和牛组成的“雷舆”看,牛可以表示车舆。车舆可为震卦象征,也可作为坤卦象征,这与牛可以作为震卦和坤卦象征并不矛盾。

[8] 有的动物、饕餮、龙或者神鸟四肢或两肢有饕餮等雷兽或雷龙、雷鸟或离火形雷符。

[9] 其翅膀和爪子即相当于人或动物的四肢。

[10] 有的腿是单独表现的。

[11] 雷为天地长子,震为乾坤长子,祭祀权长子继承,作为祭祀的礼仪之器,自然应有雷电文化图像和符号与之呼应。

[12] 林巳奈夫著,广濑薰雄、近藤晴香 译:《殷周青铜器综览:殷周时代青铜器纹饰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