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蕴情赤子其人——薛武林书画掠影》发2022年4月10日《兰州日报》,谢谢编辑老师!

分类: 报喜台 |

山水蕴情 赤子其人
——薛武林书画掠影
前些天,洛门举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乡镇博览会,吸引了很多省内外文人墨客前来交流学习。其中,本地画家薛武林先生现场挥毫泼墨的山水画,赢得了书画爱好者和围观者的掌声追捧。
薛武林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武山人。其名不扬,但其画作却始终保有一份出泥不染、拨云见日的坚持,并身体力行地将其中的雅趣和古典之美带给世人;听说他有一摞获奖证书,但他却少有提及。在与他长期的交往中,我喜欢用笔记录下所想所见。而他潜心绘画创作,渐渐地,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走向了同一个源头,这就是文源吧。薛武林生于1968年甘肃武山,现为甘肃省美协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研究院院士。
薛武林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时,获得了种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创作素材,艺术修养和绘画艺术也进入到更高、更新的境界。期间,又拜著名山水画家周进忠先生为师,以先贤为鉴,吸众家之长,在研习传统彩墨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彩墨山水的要求,选用大色块与淡彩、大墨块与细线条勾勒山岳的冷峻,用嫩绿渲染田园的秀美,用红紫亮色装点树木的葱茏,并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薛先生作品里始终有那份古雅幽远的格调和超脱世俗缧绁的宁静。传统、古典,不乏真性情。薛武林的作品古而不旧,他严谨地继承了传统绘画中的线条和笔法,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绘画的文化景观,笔法熟稔,线条多富于变化。尤其在他的写生作品中,线条舒展而活泼,充满了韵律和情感,将山野乡间的景象展现得充满生机。
薛武林先生擅长画山水,欣赏先生的山水画,一幅幅作品大气磅礴,画中景物层叠,树木茂密,墨韵润泽,笔触劲炼。山石用披麻皴,横直交错,秀灵而坚实,密集的破笔苔点,使山势更显苍莽。小桥、流水、石头、白云,通过简单几笔烘托出野外空旷、自由的境界。充分彰显了他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技法,看似随意涂出的墨迹生动逼真,不但天趣盎然,而且更显潇洒、秀丽、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逸气和想象。
种地出身的薛武林,父母双双患病,从小饱受苦难,深知生活的艰辛。当学生时喜欢画画的他初中毕业后,在父亲的鼓励下,专心学起了绘画。不料却遭到母亲的反对,她说画不当饭吃。但他痴迷绘画,哪里听得进母亲的苦口婆心,成天“不务正业”地涂鸦不止。为了给父母治病,钱没少借,人情没少欠。可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两位亲人的生命。父母去世后,面对十几万元的欠账,他欲哭无泪,欲喊无声,但生活总得继续下去。他开始尝试着做生意,结果血本无归。看到前来讨债的人,他只好躲出去,一边打工,一边画画。因为绘画既是他的生命,一天不画几笔觉得生命就会枯萎,其实是他觉得作画可以广交朋友,还可以换来经济效益以维持生计和还债。
当代中国,会画画写字的人很多,但像薛武林这样把画画作为动力的人不太多,为了画作的升华他在创作中付出的辛苦比常人多,他背着相机独步探访名山胜景,曾登过泰山,攀过华山、目睹过桂林山水的飘逸秀美。就这样临摹、写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正是他对生活的深层体验,才是他的学识更丰富,绘画艺术更成熟,这才绽放出了让人仰望的烂漫之花。
薛武林先生在绘画上避开了全面出击,浅尝辄止的方法,而是采取攻其一点,袭入纵深,然后在横向扩大战果的方法,画好、画专是他的信念。一般来说,美有两种,具体的和抽象的,具体的美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美或形象的再现。抽象的美是寓于形式之内或隐于形式之后,中国画讲究线性的抽象美,它用线条的组合,通过描、点、泼等的结合,通过这错综复杂的变化给人以一种特殊的感观美。如今薛五林先生成功了,他的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品《陇原情深》2003年获全国书画二等奖,《陇山渭水绘春风》入选全国体育美术展,《高原情》入选贵州文联举办的中青年书画展,部分作品入编《中国山水画百杰大典》。如果世间真有什么灵魂的话,我相信他父母看到他现在取得的成就一定也会含笑九泉的。
薛武林用生活积累,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观上自然、流畅、易懂的视觉享受,不但拨响了庄稼汉也有梦的超强音!更是为我们带来了他在画作中蕴含对生活的新领悟。海德格尔说的“诗意的栖居”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真诚希望先生能为我们带来更多艺术之美的享受。更是希望薛五林先生在取得辉煌成绩和掌声的同时,用一份持重的平和心,描出构思之精巧、摹出生动之感人的艺术之作,为我们和谐社会增添更争春斗艳的水墨写意作品!
邓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