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琼瑶《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

(2020-01-22 09:56:12)
分类: 学习情况

论琼瑶《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

岳西县黄尾中心学校 杜正文

一、琼瑶及其作品简介

琼瑶本名陈喆,台湾著名女作家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湖南衡阳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她生逢战乱,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子中学,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琼瑶作品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琼瑶早期的作品贴近她本人情感生活,如《窗外》、《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她中期的写作模式基本定型,其中《在水一方》就是其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可以作为琼瑶情感经历以及作品风格趋向进行研究剖析。琼瑶后期的作品溶入了古典历史的内容,试图在历史故事中阐述她的人生审美观,《青青河边草》、《梅花烙》、《新月格格》等。

二、《在水一方》的创作背景
    对台湾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来说,有一个跟高中老师谈恋爱、两度自杀、两度联考落榜的女儿,无疑是家门之大不幸。为了“解决”这个家中的黑羊,考不上大学的琼瑶不断被安排相亲,在那些男孩子猎奇的眼光中艰苦度日。一个偶然的机会,20岁的琼瑶认识了长自己6岁的台大外语系男生庆筠。两个人都是狂热的文字爱好者,都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更何况庆筠非但没有看不起她的联考落榜,反而认为专门从事写作才是琼瑶该走的道路。于是,在认识仅7个月后,琼瑶不顾家人劝阻,嫁给了穷得叮当响的庆筠。像很多仓促的第一次婚姻一样,这段婚姻只维持了5年。5年当中,年轻的琼瑶当上了妈妈,并且写出了名噪一时的《窗外》;而庆筠却仍是一个志大才疏、性格暴躁、赌博成性的愤怒青年。面对妻子的成功,庆筠既看不起,自己又拿不出满意的作品来。《窗外》的出版更加深了夫妻间的隔阂,从单纯写作的角度来说,庆筠可以理解琼瑶把个人经历写入其中,并且可以对着琼瑶父母的指控慷慨陈辞;但从做丈夫的角度,自身的失败又让他感觉自己的男性尊严受损,尤其是书中琼瑶对高中老师的感情,令他无法坦然面对外界的眼光。多年之后,琼瑶回顾自己的第一段婚姻时这样写道:“我们婚姻中最大的问题,不是赌,不是穷,不是爱得不够深,这些都可以纠正,都可以克服,我们真正克服不了的问题,是我们的写作。夫妻二人,从事同一样事业,潜意识中,仍然有竞争。庆筠是台大外文系毕业的,是正统科班出身,他一直自视比我强。但是,今日的社会以成败论英雄,写得再好,只有自己看是没有用的。他很迷惑,继而迷失。他无法在我面前掩饰他的痛苦,他更做不到以我为荣。可怜的我,可怜的庆筠,我们因有共同兴趣而结合,最后,却因这共同兴趣而分手。”其实,把夫妻关系弄得像场比赛,不仅是琼瑶,也是很多现代婚姻的症结所在。妻子可以以丈夫的成就为荣,丈夫却不能同样反馈妻子,琼瑶显然受够了这种大男子主义,所以找到了可以跟自己相辅相成、不写作却有鉴赏能力的出版家平鑫涛

三、《在水一方》的审美主题---唯美的爱情

小说一般都是描述的一种美好的理想状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无论是礼教严格的古时候,还是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无论在哪个年代什么样的社会,存在着真爱琼瑶也许就是想写那种能触发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份真情。

琼瑶爱情小说肯定一个大前提“爱情必有痛苦”,而这爱情又是属于“痛楚的激情”,男女双方都有着非比寻常的痴情言语、痴情行动。其作品经常透露出作者的心境、际遇和理想。琼瑶本人的婚姻不圆满,在有意无意间,她笔下的女主角,不论是娇怯的、柔弱的或野性的、坚强的,都强烈地需要一种“特别痴、特别狂、特别专横有力的爱情”所以作品中那“琼瑶式”的男人,有的沉痛有力的啜泣、有的大信封里夹六个小信封、有的痴立在电灯杆边、有的连弹三小时吉他、有的被捅了一刀、有的埋于醉乡,为什么?因为“琼瑶式”的女主角需要这样的力和爱来印证这爱的存在“琼瑶式”美丽的、奇异的、悲壮的、曲折的爱情,给“琼瑶迷”如诗如梦的向往。

也有一些人是反琼瑶文章的,认为琼瑶小说里面的男女主人很无知,大多数男女主不忠不孝,感情问题永远是那么错综复杂,纠缠不清,不管从爱情本身,责任,道义来讲,琼瑶塑造的男女主角都爱的拼死拼活、轰轰烈烈。所有们描写的那些情节是真真切切的,是按照他们性格会做的事,会走的路,是一种生活的写照,而不是为了夸张人物的形象 

能迎合那个时代的人情的,才是真正有智者我个人认为琼瑶小说,不是一般的言情小说,而是一种神圣化了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文化反应。琼瑶小说里,几乎所有爱情都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的基础便是强烈的感觉。要承认,异性之间确实需要感觉,如果一点感觉都没有,两个人即便相识一辈子也走不到一起去。主人公大多是一些痴情的女子就像《在水一方》中的小双一样,她们一旦沉溺于爱情的漩涡,哪怕前面是海是堑,她们也要勇往直前;哪怕等待她们的是生命的毁灭,她们也会义无反顾。痴情在琼瑶的小说中成了一种至死不渝的东西,坠入情网中的男男女女,遇到任何障碍——不管是长辈的阻挠,世俗的冷语,还是年龄的差别等,都不能使他们有丝丝毫毫的退缩。而且琼瑶是个理想主义者,琼瑶是一个绝对的爱情理想主义者。她笔下的爱情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男主人公才华横溢、英俊挺拔,女主人公美好靓丽、柔情似水。两个人第一眼见面便电光四射,天地都为之失色。然后聚合离散、缠绵悱恻、生死不渝琼瑶所有作品几乎都在强调一个概念——唯一。双方是彼此的唯一,不可替代,一方少了另一方,必然活不下去。在琼瑶的爱情观中,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虽然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那个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道德的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

 四、《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

(一)、诗意象征美

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书里的女主角杜小双,对深爱着她的男主角来说,就像诗经里的那个女子,可望而不可及。美丽坚强的孤女杜小双,遵从父亲的遗嘱投靠台北的伯父朱自谦,并认识了其子朱诗尧。诗尧对小双渐生爱意,但又苦于无法表白,只能默默地爱她照顾她。后来,小双认识了青年作家卢友文,并嫁与他为妻。婚后,卢友文为了寻找创作题材迷上赌博,置小双与幼女不顾,家中一贫如洗。渐渐绝望的小双终于决绝地离开了卢友文。离婚后,小双在诗尧的帮助下走上作曲创作的道路。几年过去了,小双找到了贫病交加的卢友文,并陪他渡过了生命最后的美好时光。而深爱着小双的诗尧依然独身,他在水的一方默默地等待着小双。

《在水一方》旨在向广大读者展现一个平凡、真实而执著追求幸福的女人的人生足迹,此时的琼瑶不是想表现出不是一个情感专家此时她仅仅只是一个女人。她在《在水一方》里表现的写作特色正是她大部分作品的写作风格。小说《在水一方》标题是引用《诗经、蒹葭》里的第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伊人”常被认定为情人、恋人,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理解为一种象征,一种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二)、古典意境美

琼瑶《在水一方》中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源于她对中国古典诗歌巧妙的继承和运用,更源于她对中华民族审美心态的深刻了解。她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研究中国历史,母亲酷爱古典诗词。在父母的影响下,她阅读和研究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会常常流露出一种诗一般的境界,散发着一种东方式的美感。将古今诗词糅合在一起,略加改译,使之符合一定的音律在书中反复咏叹,增强了艺术魅力,这是琼瑶小说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例如《在水一方》中那撼人心魄的“绿水苍苍,白雾茫茫……宛在水中央。”这首诗来源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该诗是一首古代情歌,琼瑶将其略加译改,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令诗的意境同人物杜小双的性格相谐调。

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象“朝朝暮暮的夕阳,恻恻轻寒的风,烟雨蒙蒙的山水,聚散依依的人生”;象“天空是一片澄清的蓝,太阳把那片蓝照射的明亮而耀眼,几片白云在天际悠悠然然地飘荡着,带着一份懒懒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味,从天的这一边一直飘到天的那一边” 1;象“落日在水面静静地闪耀,成千上万条金光穿透了流水,如同某个神仙所洒下的金线织成的网……”2无一不体现了这一点。

文笔清新、自然流畅。琼瑶的小说无论是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情感生动的刻画,都给人一种婉约、细腻、互为映衬的审美效果,而且自然景物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三)、灵巧的叙事美

小说《在水一方》描写了美丽坚强的孤女杜小双,遵从母亲的遗嘱投靠台北的伯父朱自谦,并认识了其子朱诗尧。诗尧对小双渐生爱意,但又苦于无法表白,只能默默地爱她照顾她。后来,小双认识了青年作家卢友文,并嫁与他为妻。婚后,卢友文为了寻找创作题材迷上赌博,置小双与幼女不顾,家中一贫如洗。渐渐绝望的小双终于决绝地离开了卢友文。离婚后,小双在诗尧的帮助下走上作曲创作的道路。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琼瑶灵巧的叙述故事的能力。

瑶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离奇曲折,富有传奇色彩。这里的其有着生活的参照和逻辑的制约,平中见奇,齐中寓平凡。这种传奇性体现在故事情节转换的出乎意料和人物遭遇的大起大落上。奇异而不显得怪诞,突变而不显得突兀,一切在情理中可以得到解释。在故事结构上有大悲大喜,大分大合的特点。琼瑶是个编故事的高手,左右读者的本领得心应手,可以让人笑让人哭,让人为之疯狂,故事结局的出意料,回味无穷。琼瑶可以用简单的、娓娓动听的语言讲述故事,慢慢的将读者拉入到她精心设计的情节中,感化你,牵动你的思绪。言情小说不同于侦探小说,它既需要曲折的情节设计,还要给人甜蜜、温馨的欣赏和回味,在这一点上,琼瑶将这项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琼瑶将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的故事都讲述的各不相同而又联系的很紧密,不是父辈的爱情故事,就是现代爱情故事,然后将这几个看似无关的其实又是紧密相连的故事串起来。随着一个个场景和剧情的发展,一次次甜蜜而辛酸的误会发生,谜底一个一个逐步揭开,最后或欣喜或悲伤的结局,这就是琼瑶小说的魅力”3这一点在《在水一方》中也体现的很明显,杜小双和朱诗尧的爱情以及心佩和小双妈妈和雅虹、自耕之间的关系。在故事发展中,可以看到在剧情中似乎有很多俗套的地方,但奇怪的是在阅读中没有丝毫的拖沓感,反而让读者欲罢不能,一直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动心动情。这种看似有点俗套的情节为什么会将读者拉入一个一个剧情设计中呢?其实这就是琼瑶小说的魅力所在,就是剧情和大众口味的密切结合。琼瑶小说故事结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但随后或是由于性格的原因或是产生误会造成感情危机甚至是决裂。另一种是先有冲突多次遭遇挫折,然后逐渐相知相爱。后者如《心有千千结》,而前者以《在水一方》为代表。这些情节的曲折其实大都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个部分,既要离奇、新鲜,还要引入入胜,这就需要作者讲故事的能力了,琼瑶在这方面似乎有着很好的天赋,在她的很多作品中,都是人物简单,场景也不复杂,几个理想化的青年男女:杜小双、朱诗尧、巧柔和友文,然后就是根据这些人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发生的一些误会、冲突、往事,搀杂在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矛盾和复杂的感情中,使得情节紧凑,波澜起伏,让人物在感情的剧烈颠簸中撞开心灵世界的深处,展示主人公情之浓、爱之深,再加上琼瑶式语言风格的烘托,制造出非常适合大众口味的纯美的爱情故事。

(四)、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琼瑶她从小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她的小说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她曾说过“由于我生长在一个对中国文学特别有兴趣的家庭里,父亲研究中国历史,母亲酷爱中国诗词,我耳濡目染,受了极深的影响”。小说是靠语言编织连缀起来的,语言是否独特新颖富有魅力也将影响整个小说的质量。中国古代小说有着诗文相配传统,琼瑶的小说也继承了这一优良文化传统。琼瑶她以爱为经,以诗为纬巧妙地编织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充满了诗请画意的言情小说,给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浪漫到了极致故事,哪怕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从她的笔下写出也变得极为文雅和具有诗意。许多歌词同时起着不断地提示主题的作用。琼瑶的小说是一个个绯红色的梦,阅读琼瑶的小说,仿佛置身于美丽精致的童话世界。在她的作品中,理想与山水、自然与人性融合成诗情画意的图像而她的这种情趣正符合了青年男女对人生、爱情、理想、幸福的憧憬,正是这优美的辞藻下的意境让她的作品拥有了大量的读者。她的每部小说几乎都引入一首乃至数首古典诗词,或模仿其意而创作的白话歌谣。这些诗词歌赋的化入,或构成意境,或衬托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离愁别绪的情愫,或作题目。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韵味,使其更似轻灵飘渺的音乐,雅到极致,如《在水一方》、《心有千千结》、《一颗红豆》、《一帘幽梦》等书名大都是从古典诗词中导出来的,由诗而得名。在她作品流露出的浓郁的诗意即使在整个小说领域里,诗意有如此浓郁的作品也很少见。所以在言情小说领域里,琼瑶小说独特的魅力就是有着浓郁的诗意,这是同时代言情作家无法比拟,望尘莫及的。琼瑶的中国文学功底很深,尤其是中国古诗词方面,诗歌已经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大量的诗歌运用于她的作品中,使她的作品典雅不俗,具有古典美。人名、篇名诗词化她对作品的命名十分注重,她书中的人名,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女性的名字,如梦竹、晓彤、丹枫、依萍、宛露、佩青、芷筠、雨薇、慕裳、初蕾等都非常典雅古色古香富有诗意,沁人心脾,飘逸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风采;篇名则大多富有诗意:如《在水一方》等等。仅仅只看名字就有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这些篇名,更何况其中很多出自著名的古代诗词本就来自诗词。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把琼瑶的小说比作是一坛酒的话,那么,这些不俗的篇名便是从深巷里飘来的浓郁的酒香,吸引着你全部的味觉,细细品读书名,仿如未到酒家就已经醉倒了。撷取诗词的一些语句作为书名,使全书平添一种幽远、凝重的古典韵味。

结语:《在水一方》是琼瑶中期言情小说的经典之作。唯美的爱情理想是《在水一方》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诗情画意般的文学语言是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


注释

1琼瑶:《我是一片云》,长江文艺出版社

2琼瑶:《又见一帘幽梦》,上海出版社。

3刘峥嵘:《琼瑶热现象分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参考文献

1]琼瑶:《在水一方》,新星出版社

2]琼瑶:《烟雨濛濛》,新星出版社

3]邓传付:《琼瑶言情小说的特点》,2009年、8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