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接吻已经进化得多姿多彩。诸如难忘的初吻、火辣的热吻、美妙的轻吻、浓情的深吻等等,无一不扣人心弦,令人魂牵梦绕。
如果从纯医学的角度看,标准的接吻是指两个人的唇部互相接触和轻微摩擦,若仅限于此,则为轻吻;若互相用力吸吮,伴有双方唾液的交换,或舌头伸入对方口中,则为深吻。长时间的深吻,或双方有口腔溃疡、牙周炎等情况,则在接吻过程中可伴有血液的少量交换。吻眼睛、额头、鼻子、脸部和手部等部位,则属于异位接吻。
正因为接吻的上述特点,许多传染病会通过这一途径传播。接吻时由于双方“息息相关”,各种呼吸道传染病便很容易借此传播,如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猩红热以及风疹(德国麻疹)等。由于部分人的接吻伴有少量出血(血吻),因此凡是可以通过血行途径传播的传染病,都有经接吻(尤其是长时间的深吻)传播的危险性。这些传染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接吻可传播多种传染病,而接吻又不可完全避免,那怎么办?答案其实很简单——科学地接吻。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性传染病未治愈期间,最好不要与健康人接吻。
2.在急性传染病发病期间,不宜接吻。
3.尽量用飞吻、轻吻等方式表示爱意,少用深吻。
4.对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如乙肝、流感、风疹等),尽早接种。
5.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为了预防传染病,在患病期间,如果需要吻别,建议最好还是别吻。
文/邓子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