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寻常的发热
传染科正在抢救一名奇怪的病人。对高热昏迷已经几天的程先生,迟迟未能找出发热原因,各科医生集中会诊也无定论,病人生命垂危,医生给病人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
提起“发热”,人们都认为一定与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等有关,特别是高热,更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但是,程先生经历的这场长达两个月的莫名发热,着实让医生们煞费心思……
程先生42岁,平时身体还不错。两个月前,一次不小心着凉后,开始出现发热。本以为是“小菜一碟”的感冒,吃点药就没事了,然而出奇的是,这一次发热竟然越演越烈,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体温不降反升。
程先生先后用了多种抗菌药抗感染及各种退热药对症处理,热度却不能彻底退下来,体温一直波动在38摄氏度左右。医院也给他作了多项检查:抽血、胸片、CT,结果都没发现明显异常。用医生的话来讲,能想到的、能作的各种检查都作了,但就是找不到病因。程先生的病情逐渐恶化,无奈的他只好住进了传染科。住院不久,持续高热的程先生出现了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水、电解质紊乱,直至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敏感的心跟着股市“震荡”
庆幸的是,病人以往的怪异性格和行为引起了心理科医生的注意。原来,程先生平素性格多疑、敏感。他长期炒股,股市冲高投入几百万,为了炒股变得昼夜不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拉上窗帘。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程先生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古怪,晚上不睡,白天不出门,怕光、怕太阳、忌讳红色物品等;讳疾忌医,见到医生就全身发抖。
心理医生提出,可能是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影响了病人的体温,并把程先生转到心理科,给予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物,以及心理治疗手段,如心理疏导、认知和行为治疗,纠正程先生偏执和错误的认知,帮助其建立正常的生活方式。
一个月后,这位发热两个月、一度陷入昏迷的病人,体温逐步恢复正常,古怪的脾气和行为也得到改善。程先生的家人开心地说,他好像换了一个人。
炒股炒“热”了下丘脑
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炒股会“炒热”了身体,还差点丢命?
让我们先从人为什么发热说起。在人脑中有一个叫下丘脑的部位,是人的体温调节中枢。这个中枢能感知温度,可通过调节产热、散热活动,使人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这个恒定水平被称为调定点(正常约为36.8摄氏度)。当人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失眠、恐惧等状态时,脑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减少,以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不能正确辨别正常体温,而使病人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体温升高。
临床上,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发热一般在38摄氏度左右波动。可程先生的体温后来为什么升高到41摄氏度,还下了病危通知呢?这是因为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的情况日益加重,以致不敢面对医生,不吃不喝,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继发脑水肿、昏迷,引起体温进一步升高,以致发展到生命垂危阶段。
康复后的程先生由衷地表示:“我还会进入起伏不定的股市,但这回一定会调整好心态,用‘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的态度对待各种风险。”
文/洪军
(广州南方医院心理科教授)
注:原文刊于2008年第8期《家庭医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