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真的认识“感冒”吗——如何区分“感冒”、“流感”、“禽流感”

(2014-11-06 08:46:23)
标签:

健康

感冒

流感

禽流感

h7n9

分类: 健康常识

原地址:http://www.bj-doctor.cn/autumn/info/0cab42af-053a-4062-9727-05ca6cba8d88

很多人对感冒的概念其实并不清晰,常把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混为一谈,二者虽然都有“感冒”之名,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普通感冒

简称“感冒”,俗称“伤风”。全年均可发生,虽然初冬多发,但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病原体:复杂多样,多种病毒、支原体和少数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常合并细菌感染。每次发病可以由于不同的病原引起,因此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传播方式:飞沫传播。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的飞沫传播。

传染性:一般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易得病。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病人成批。

症状:潜伏期约1天,起病缓慢,先是鼻子、嗓子发干发痒,而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干咳、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时会有低热、畏寒、疲倦、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当合并细菌感染时,体温有可能达到39℃。多为低热,很少高热。病人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症状较流感轻微,并无生命之虑。

治疗:对症治疗。病人宜休息,多饮水,洗蒸气浴,或用热水洗脚,都能促进感冒早愈。普通感冒病人除非夹杂细菌感染,一般不必应用抗生素治疗,5~7天即可自愈。

预防: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用冷水洗脸、擦身,如能养成习惯也有助于预防感冒。偶尔淋雨,应即洗净擦干。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易在冬春季节大规模发生,每次都可能有20~40%的人会得流感。

病原体:流感病毒。

传播方式:飞沫传播。

传染性:传染性强。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由于流感病毒(尤其甲型病毒)变异性强,通过不断变异产生新的病毒株,所以即使患过流感的人下次也依然有可能再次中招。

症状:潜伏期由数小时到2天,一般为一天,少数为3天。绝大多数情况下,流感的发病是很突然的,先是出现发冷、寒战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39℃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总的来说,流感病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一般高烧要持续3—5天,而后体温才会逐渐恢复正常,其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

治疗: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有高热脱水,可静脉给予葡萄糖盐水。

预防:流感流行的地区,应避免参加集会,外出时戴口罩,以减少传染机会。室内经常开窗户通风,有条件的话可以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H7N9型禽流感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的一种。据此报道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专家认为,没有提示该病毒有较强人传人能力。

禽流感患者往往有禽类接触史,而一般近期没有禽类接触者多数不会考虑到禽流感。

如果到过疫区,或与家禽有密切接触,或与禽流感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在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并出现持续高热(>39℃)者应警惕禽流感。

人患禽流感后,早期症状与重症流感非常相似,表现为高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等眼部感染,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部分患者胸部X线片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有些病人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症及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综合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表示,禽流感在人类中爆发要突破两大屏障。一是种属的屏障,二是在人与人之间流行的屏障。要根据实际情况,才能判断变异后的病毒能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以及其传播速度。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预防禽流感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而医务人员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编辑/赵丹凤)

北京医生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区别及预防    搜狐健康    2011年02月16日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39健康网    2004年04月14日

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吴大玮    好大夫在线    2011年06月23日

如何辨别普通感冒和禽流感     新浪健康      2011年12月31日

H7N9禽流感     百度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