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一声高呼 娇娇女为何扑倒在地
(2014-11-05 15:34:58)
标签:
情感健康 |
“集中精神!不要开小差!”老师一句高声批评,竟导致高中女生倒地不起,意识不清,四肢挥舞长达十几分钟。经专家诊断:女生为癔症发作,可能与她自小娇生惯养、个性出现缺陷有关。
老师高声一句“不要开小差”,娇娇女委屈倒地意识不清
17岁的小谢家住汉口,在江岸区一所高中就读。她是家中独女,长得可爱,又擅长舞蹈,自小备受宠爱。
日前,小谢在学校参加节目排练,有些心不在焉,老师眼神暗示无效,不得不高声提醒她:“集中精神!不要开小差!”没想到,话音刚落,小谢马上扑倒在地,意识不清,双目紧闭,大口喘气,四肢挣扎。
大约十几分钟后她才慢慢恢复平静,但依然不能说话,仿佛瘫痪,无法行走,但能用笔对答。
小谢被送到武汉意识尚清楚,能用手势示意块状物自小腹上升至喉头部,接着做出喘气的样子。尽管她双腿不能动,但肌张力正常,膝、腱反射等均为正常。医生诊断小谢患癔症性痉挛、不言、截瘫。
癔症偏爱女性,临床表现多样
癔症,又叫歇斯底里,国际上称之为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多样,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而被认为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转换。
一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情感爆发、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等精神症状,其自我意识障碍非常突出,具有发作性,发作后意识迅速恢复;另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包括分离性运动障碍和分离性觉障碍),同时缺乏相应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
通常癔症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资料表明,本病年龄多在16~30岁,患者在性格方面往往表现小心眼,好生闷气,情绪不稳,以自己为中心,容易接受各种暗示。
四大性格特点容易得癔症
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与患者一定的遗传因素、性格特征、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有关。相对而言,性格特征是导致癔症发作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具有癔症性格特点的人,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癔症。
情感丰富:情感鲜明强烈但极不稳定,以情感代替理智,对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整个精神活动容易受情感的影响而走向极端。
暗示性高:基于某种环境和气氛,在情感的基础上,对外界某种影响和观念易于接受,称为暗示。癔症患者的行为极易受他人言语和行为的暗示影响,尤其是当他对某人印象良好时,则该人的意见都会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来。
自我中心:处处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目,爱炫耀自己,富于表演性及戏剧性或夸张,以博得人们对自己的重视和同情。
富于幻想:在情感基础上想象丰富、生动、活泼,甚至难以区别现实与幻想。
此次案例中的小谢,从小备受父母呵护和家人宠爱,导致其性格明显缺陷,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情感丰富、不稳定,具有表演性。
她的妈妈回忆,女儿小时候看电视,信号突然中断,看不成动画片,她都会蛮不讲理的大发脾气,赖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
小谢慢慢长大了,没想到这暴脾气也跟着越来越大,只不过由“热”变“冷”,凡事稍不顺意,就会接连两三天沉默不语,板着一张脸进进出出,这种冷暴力更让她的家人、同学吃不消。
癔症案例:她突然哑了
冯莘和肖萍本来关系不错,可近日来,俩人相见谁都不说话。今天,在课间操时,为商量国庆节年级联欢节目,俩人因意见不合,吵了起来。肖萍借机用刻薄的语言讽刺了冯莘。开始冯莘也讥讽肖萍,俩人越吵越厉害。伶牙俐齿的肖萍语音压倒了冯莘。一气之下,冯莘突然不能出声说话了。冯莘害怕了,她撕扯着领扣,用手揪颈前的皮肤,而她越着急越出不来声音。她傻了,眼泪不断地涌出了眼窝,她急得又跳脚又骚抓头发。
贾宝玉也是癔症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属于癔症性人格,这是他反复发作疯病(实际上是癔症)的人格基础。
贾宝玉为了博取晴雯一笑,不仅把自己的扇子撕毁,还要把扇匣子搬出来让晴雯撕,充分说明了贾宝玉情感不稳定、不成熟,容易感情用事。
紫鹃拿贾宝玉开玩笑,说林黛玉很快就要被接走了,于是贾宝玉一下就乱了,出现癔症发作。
贾宝玉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姐妹及丫鬟都围着他转。
贾宝玉富于幻想,“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鱼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他不是长吁短叹的,就是咕咕哝哝的”。
改善性格可预防癔症复发
心理学专家介绍,癔症只是一种暂时性的脑机能障碍,并非器质性病变,来得快,去得也快,但随之而来的躯体症状,如癔瘫等却可以持续存在,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延续多年。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并有意识地注意改善自己不健康的性格特征,以正确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处理各种冲突和挫折,这对于彻底治疗癔症有重要意义。(编辑/王欢欢)
北京医生网(http://www.bj-doctor.cn/)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
女生被老师批评突然倒地不起 医生:太娇惯导致,人民网,2014年11月5日
癔症的临床表现及心理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第22期
江开达.精神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癔症之案例.中华心理教育网,2012年9月3日
从贾宝玉看癔症心理:癔症病人有四种特征,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9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