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有一次——孩子,请三思而后行

标签:
健康教育 |
http://s7/mw690/0047jN8Ezy6LVSVfEXk16&690
自杀带给我们的代价相当沉重。世界卫生组织一份题为《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的报告指出: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大约每40秒就有一人轻生,这个数字超过了因为战争和他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已经成为全人类前10位的死亡原因之一。有迹象表明:每出现一例成人自杀死亡,就可能有超过20人的自杀未遂。
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预防自杀报告指出,自杀为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15到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学生自杀,话题沉重而现实
中国18-34岁人群死亡案例中,自杀是其中最大的死因,超过了车祸、疾病等。自杀人数是他杀人数的7倍以上。即使算上成年人,在中国所有死亡人群中,自杀也是第五大死因。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屡屡上演。
9月6日,江西一天内发生两起学生自杀事件。当日上午,江西赣州八中高中一年级一男生从西河大桥上跳下身亡;下午,奉新县华林中学14岁男生余某在家中上吊自杀。
数月以来,我国各地已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有关学生自杀信息的分析发现,学生自杀案例分布广泛,覆盖从小学生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各个阶段。
躲在自杀背后的风险因素
象征阳光与活力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本应朝气蓬勃,与轻生无缘。然而,当一起起自杀事件发生后,不禁让人追问:是什么让他们想不开?其实青少年的自杀与很多因素有关。
文化及社会地理因素
社会经济地位低,受教育程度差,失业均构成家庭的危险因素。外来人及移民通常属于这一类型,因为他们不仅经历情感及语言的困惑,也没有完整的社会关系支持网。这些因素还常常因心理的磨难,战争伤害及隔离感而强化。
青年人的成长是和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缺乏文化根底的儿童和青年人有明显的自我定位的困惑,并且缺少解决冲突的榜样。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有可能出现自我毁灭行为如自杀未遂或自杀。
家庭结构与童年的负性生活事件
在幼年遭遇重大家庭变故或家庭结构改变将影响其成年后的生活,以下家庭常因未成年子女自杀未遂或自杀死亡而引人侧目。
父母精神健康状态欠佳或患有精神疾病;
酒精和物质成瘾,与外界隔绝;
家庭自杀史;
有暴力倾向家庭(儿童被暴力侵犯或性虐待);
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照料不周;
父母时有争吵,家庭气氛紧张;
父母离婚,分居或去世;
家庭时常搬迁,导致环境陌生;
来自父母的过高或过低的期望;
父母或监护人过于专制或懦弱无能,缺乏威信;
父母忽略子女的情绪变化,未能及时解决子女的心理问题;
家庭关系紧张;
领养家庭。
认知风格及人格
在青春期可以观察到下列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与自杀未遂或自杀也有相关性,但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性格特点来预测自杀:
情绪不稳定;
愤怒或有攻击性行为;
反社会行为;
暴力倾向;
易冲动;
易怒;
僵化的思维方式;
克服困难的能力较低;
无法面对现实;
沉浸在幻想世界生活;
盲目的自大与自卑交替出现;
最近负性生活事件
近期的一些负性生活事件也是自杀行为的重要诱因,出现自杀行为的青少年通常对压力过分敏感,因为过分敏感使青少年难以应对人生变故,所以自杀一般发生在具有冲击性事件之后。在遭遇变故后,他们被无助,无望及绝望的体验淹没,以至出现自杀念头导致自杀未遂或自杀。
此外,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和自杀未遂也是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因素。
如何识别在压力下可能自杀的学生
应认真对待任何突然出现的学生的学业、出勤及行为改变,以下因素可以帮助识别有精神和社会压力的学生,该类学生可能出现自杀行为。如: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学习成绩全面下降;
没有过去努力,懒散;
不遵守课堂规则;
逃学或多次旷课;
吸烟,酗酒或吸毒;
导致警察干预的学生间暴力行为。
如何劝解想自杀的人
生命的权利只有一次,导致施行自杀者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爱,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因此,如果有人向你暴露出自杀倾向,请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2.
3.
4.
5.
6.
7.
8.
北京医生网(http://www.bj-doctor.cn/)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www.bj-doctor.cn/puberty/info/eb9e9dfb-5526-44aa-9df0-e1a2d7c82a43
参考资料:
WHO:自杀预防教师及在校职工参考手册
新华网:世界预防自杀日:拿什么来阻止青春的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