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小结
(2018-12-25 20:32:22)
标签:
教育 |
低年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小结
济宁学院第二附小
本学期,我在深入学习课标、领悟课标精神、充分研究地方教学实际的基础上,践行学校提出的单元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对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基本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与组内同事共同研讨,逐步形成了“随文识记字音—自主识记字形—合作突破难点—分类指导书写”的单元整体识字写字教学模式。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二年级主要的学习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学段明确提出识字目标:要求认识1600—1800个汉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认识的愿望。那么,如何有效、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识字效率,使每个汉字成为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有效“媒介”呢?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种自以为比较切实有效的识字教学法。
(一)立足课堂,提高识字效率
1、创设情境识字法
我常常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开展识字活动。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要学习12个生字:旅 蒲 降等,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扮演各种植物,在小组里把学生准备的植物名字及包装盒摆好,模拟植物园,用小纸片写上植物名称。如:蒲公英 、苍耳、豌豆。
3、猜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猜谜语识字有字谜和画谜,如“比”字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还有“牛走独木桥 ( 生 ) ”“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 ( 笔 ) ”等。如教“秋”字,出示: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环境识字,是创设一种环境识字的氛围:黑板报、学习园地,甚至四周的墙壁都可以有“识字乐”——贴满注拼音的汉字或图文并茂的汉字,也可以是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换。如:学习《秋天的图画》一课,我们布置“秋天大自然的好朋友”,学习《北京》一课,布置“了解北京园地”……让学生时时处处在一种识字的氛围中,眼睛所望之处都能够随时进行记忆。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久而久之,在无意中,在不经意地看一看中就会轻松地认识许多汉字。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利用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在阅读中随文识字,通过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多读多识,进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语言积累中识字。如“元、园”, “元”的意义第一是开始的意思,有如“元旦”、“元月”等;第二是为首的意思,有如“元首”、“元帅”等; “园”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有如“花园”、“菜园”、“田园”“果园”“公园”等;第二是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园林”、“乐园”、“动物园”等。这些字词在儿童读物和课文中反复出现,在阅读中学生就能隐隐约约感受词语的意义。实践证明,爱看书的学生,他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于一般学生,这就是无师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