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活动,共促核心素养
(2018-12-25 20:30:14)
标签:
教育 |
主题活动,是围绕单元主题或创新主题进行阅读与习作的教学实践。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1.单元主题:教材上每单元的主题词
2.创新主题:可以是“文化主题”,也可以是语文学习中的“言语主题”“素养主题:,如诚信、网络、朋友、我们的节日是,走进《西游记》……
3.整合主题:从一组相同的体裁的文章中提取出来的有共性的一个主题,如“反复的秘密”、“故事中的离奇情节”、“古诗中的爱国情怀”、“诗歌中的月亮”、“冯骥才笔下的奇人”。
一、“主题读写”教学做法
(一)主题引领 落实大单元备课
以单元主题为引领,以主题单元为依托,整合教材、课程资源,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做好目标定位,落实大单元备课,对主题单元进行阅读和习作的整体设计,形成系列化的教学体系,探索一条“主题引领、高效轻负”的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之路。如五年级“真诚”单元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做单元导读,明确主题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①学习《用目光倾听》明白:要用目光倾听,真诚地与人交流。②进行口语交际:怎样用目光倾听。③拓展阅读《爱之歌》《学会倾听》。
第三课时:①学习《信任》,学习“金钥匙”——写心得笔记,学生练笔写下读完《信任》后的感想,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完成“日积月累”第3小题。③拓展阅读《信任的境界》《一千张粮纸》。
第四、五课时:①学习《修鞋姑娘》完成日积月累第2小题。②拓展阅读《让别人的生命更美好》。③在学生学完《修鞋姑娘》情感澎湃时去观察,寻找发现身边真诚的人进而写下初稿。
第六课时:“真诚”主题单元阅读拓展课《聚焦细节 品悟真诚》,紧扣单元主题“真诚”。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入《十年后的礼物》《卡罗纳》两篇文章,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体会文章深入刻画人物的写法,并积极运用到写作中,达到读中悟写、以读促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
第七课时: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进行口语交际和小练笔。
第八课时:习作讲评,复习检查。
这样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主题,抓住阅读与习作两大主题,分层次有条理,螺旋上升,轻负高效实现读写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1.单元导读
“略读导引”:每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以教材编辑思路为依据,总揽全局,明确单元主题,明确学习重点,明确主要的学习方法。
如三年级《奉献》单元导读课:第一关,翻一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关,认一认(学习本单元生字);第三关,读一读(围绕导读单读文本);第四关,问一问(紧扣导读单问题交流汇报)。
2.以文带文
有一篇带多篇,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
(1)一篇带多篇
一篇精读课文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阅读量大,效率高,在精读文中得法,再用法于略读;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对比、类比),精读文与略读文时间比:一般为3:1,做到突出重点,优化整合,取舍得当。
(2)群文阅读
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展为乐趣,进行少至三四篇,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3)整本书的阅读
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民、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创新的能力等,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读写联动
以本单元课文中的写法为依托,适时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的训练。以读为基础,写为延伸,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中结合。
4.展示分享
这种课型是学生积淀的出口,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念。
5.多样练笔
①结合节日主题活动进行练笔
②捕捉生活,创新主题,补充素材
③主题展板,实践锻炼,提升能力
④组织开展小记者,小主播活动,在采访中锻炼实践能力。
三、建构模式 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中高年段每周有8节语文课,其中4节完成课内教材的学习;1节用来进行与主题相关的经典篇目的诵读,重在积累;1节用来进行课外阅读,意在拓展,即学思行课堂。用这种教学模式“催逼”教师以“主题”改进教学,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学生大量阅读,丰富积累,提高认识,经常练笔,经常交流,从打而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主题读写”教学,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壁垒,以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紧扣单元主题的课外优秀读物为“纬”,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阅读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