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算一算,比一比”

(2014-12-15 21:04:21)
标签:

灵动课堂

分类: 教学反思

也谈“算一算,比一比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的“算一算,比一比”的习题,下面以第49页第4题、第5题,第65页第4题、第5题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处理。

一、    思考:“横着比”,竖着比”,哪种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9页第4题。

http://s4/bmiddle/0046Q6K8gy6OplT0rKrbb&690

    我认为,这里的“算一算”,是要求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比一比”是要求学生竖着比四个算式,明确这四个算式是与“4”和“0”、 2”和“0”、 3”和“0”有关的加法与减法,横着比三个算式,感悟到“几”加“0”得“几”, 0”加“几”得“几”, “几”减“0”得“几”, “几”减“0几”得“0”。在教学时,我更侧重于让学生横着比,说说知道了什么?从而再让学生说说由此想到了什么?帮助学生整理与“0“有关的加法算式、减法算式,构建与“0”有关的算式结构。

49页第5题。教材在第4题之后紧接着安排了这个习题,我个人觉得非常棒,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前面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实际,检测学生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这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填写结果:有的学生脑中只有一个,也只填一个;有的学生脑中有几个,可只填一个;有的学生脑中有全部,只是填了其中一个;有的学生脑中有全部,又填了全部。在这里,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有的学生由此看到了一片森林,会与第4题联系起来思考,根据第4题概括的知识进行思考,内化成自我的数学知识;有的学生只是看到眼前的一棵树,对第5题进行独立思考,根本没有想到与第4题是有联系的。

二、    思考:一组一组比,比什么?感悟什么?

65页第4题。

http://s15/bmiddle/0046Q6K8gy6OplVfuWW76&690

此习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每组四个算式。第一组:都是加法算式,每个算式加号前面的数都是2,加号后面的数分别是4567。第二组:都是减法算式,每个算式减号前面的数都是8,减号后面的数分别是1357、。第三组:都是加法算式,每个算式加号前面的数是3,加号后面的数分别是6420。在教学时,我的处理如下,先各自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想想发现了什么?而后再引导学生逐组比较。

比什么?先是学生发现什么就比什么?再有序思考。第一组,都是加法算式;加号前面的数都是2;加号后面的数分别是4567,从小到大,依次大1;得数分别是6789,也是从小到大,依次大1。第二组:都是减法算式,减号前面的数都是8,减号后面的数分别是1357,从小到大,依次大2;得数分别是7531,从大到小,依次小2;。第三组:都是加法算式,每个算式加号前面的数是3,加号后面的数分别是6420,从大到小,依次少(小)2;得数分别是9753,从大到小,依次少(小)2

感悟到什么?第一组:通过比较,学生感悟到加的越(大),得的越多(大)。第二组:通过比较,学生感悟到减的越少(小),得的越多(大)。也有学生感悟到减号前面的8是双数,减去的数都是单数,得数也都是单数。第三组:通过比较,学生感悟到加的越少(小),得的也越少(小)。也有学生感悟到加号前面的3是单数,加上的数都是双数,得数也都是双数。

65页第5题。

http://s5/bmiddle/0046Q6K8gy6OplX5grJ1f&690

    教材的习题编排的非常棒,第4题感悟到得知识(学习经验)直接运用于第5 大题。我直接要求学生不计算,直接比较,看谁做得即对又快?看谁说得既清楚又完整。在此基础上,再拓展。以第一组为例,如果要一个得数最小的算式,你认为是哪个?部分学生一下子能想到是2+0,加的越少得的就越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