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2023-11-24 15:15:46)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具体要求
(一)精选作业内容
语文教师要深入开展作业研究,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选编、改编、创编,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语文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严禁以整套试卷或教辅书上的连续多页内容作为家庭作业。
语文作业内容设计形式要丰富。基础过关类作业,确保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如:生字词(古诗文)积累、文学文化常识识记、文章整体感知等;能力提升类作业,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筛选概括、分析鉴赏、语言应用等;探究拓展类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如:课文的创意理解、多文本的比读探究;实践活动类作业,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真实情境)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如:组织实施文化场馆参观、民风民俗调查、新闻采访、流行语调查、戏剧表演等。
(二)控制作业总量
初中语文学科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精心选择并合理配置基础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完成时间,保证大部分语文书面作业能够在校内完成。避免学生回家后做作业的时间过长。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语文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书面作业时长是不是给个指导性时间?)
(三)把握作业难度
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作业难易适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达成基础目标;探究性作业面向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达成发展目标。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发展需求,科学设计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赋予学生作业的自主选择权。语文作业要力避“繁难偏怪”和“超前超标”,在七、八年级不应布置中考难度的作业。
(四)加强作业指导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搭建学习支架,提供学习资源,及时解疑释惑。如阅读理解中的思维点拨、写作过程中的情境分析等。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记录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优秀范例和典型错例,对问题做好归因分析。教师要及时讲评,反馈作业情况。讲评中要展开思维过程,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指导学生积极反思,自主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对个性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面批讲解。
二、实施建议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在作业中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强化“听·说·读·写·思”多维实践,优化作业结构,明确学生必须完成的语文积累、整体感知等基础过关类作业,着力筛选概括、分析鉴赏、语言应用等能力提升类作业,积极探索让学生进行规律探讨、审美创造等探究拓展类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阅读、项目式学习等综合实践类作业。将作业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以发展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基础过关
例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
往事如花,在无情的岁月中簌簌飘落,我们无可奈何;往事如燕,在深情的文字中翩翩归来,我们似曾相识。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我们看到了油光可jiàn(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粗糙(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油光可jiàn(
【答案示例】(1)co
例2.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让我交出考卷,我无可奈何地递过去。
B.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欢快的气氛。
C.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D.芳草萋萋,碧波荡漾,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与和颜悦色的父亲一起来到了森林公园。
【答案示例】
B
【设计说明】基础过关类题目侧重于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因此在布置此类作业时,可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并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丰富其知识储备的目的。
(二)能力提升
例3.品味下列语句,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温暖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答案示例】“温暖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喻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设计说明】能力提升类题目的设计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的筛选、概括、理解、分析和鉴赏等语文高阶段思维能力。此类题目既可以作为课堂作业,突出教学重点;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检测教学效果。如例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体会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既能训练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高阶段思维能力。
(三)探究拓展
例4:阅读下面三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上面这三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也都是由景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诗人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答案示例】《黄鹤楼》一诗中,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借景抒情,写“日暮”、“烟波”之景,用烟波浩渺烘托作者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这两句诗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表达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设计说明】探究拓展类题目侧重于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思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或创造性地思考。此类题目的设计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比较或迁移,进行审美创造,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综合实践
例5: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从定点观察,到移步换景;从静心观察景物的细微变化,到投入情感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去感受。边观察,边交流,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景物 |
特点(声、色、形态……) |
我的联想或感悟 |
示例:天空 |
碧空如此 |
爱护环境,保卫蓝天 |
|
|
|
任务一:参考示例,将表格补充完整。
任务二:根据表格中列举的内容,选取一个或多个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个人感悟进行片段写作。
【答案示例】
景物 |
特点(声、色、形态……) |
我的联想或感悟 |
示例:天空 |
碧空如洗 |
爱护环境,保卫蓝天 |
秋叶 |
一片枯黄的秋叶,在它枯黄的条纹上,印满了它岁月的沧桑 |
经历风雨的人生,方感生命的珍贵。 |
秋风 |
阳光和秋风结伴而来,仿佛可以听到它们在小树林嘻戏穿梭的窸窣生 |
乐观豁达,方能收获幸福生活 |
夕阳 |
半个天空被染成橘红色,由深橙到浅橙,再从浅橙到淡紫 |
生活多姿多彩,富有诗情画意。 |
(片断写作:略)
【设计说明】综合实践类题目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设计此类题目时应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科融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与表达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而全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