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2023-11-22 13:07:26)
三峡
董小清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以山水之美为主题的古诗文单元,共三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和五首古诗。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三峡是本单元的第一篇。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节选部分不长,但却能体现《水经注》的艺术特点。
【学情分析】
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初中生学习语文普遍害怕文言文,文言文难教难学,文言文课堂往往枯燥无味,令人昏昏欲睡。如何把学习变为快乐的探究之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增加情感体验,使之自觉爱学文言文,是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语言,领略三峡险拔、清幽的景色。
3、深入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品析语言,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品析语言,领略三峡险拔、清幽的景色。
2、深入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视频歌曲《长江之歌》。问:你从视频中看到了怎样的长江三峡?生明确:水的波涛汹涌,山的高险连绵。长江是我们的骄傲。她一泻千里,她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峻、清幽秀丽、令人向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三峡)
那么你们知道三峡包括哪三峡?请看长江三峡分布图。生明确:西陵峡、瞿塘峡、巫峡。下面请翻开书52页,根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结合预习及课后题说说本文的学习目标如何来制定?出示学习目标。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标注生僻字的字音与句子的节奏)。
2、预习检测:(开火车读、男女pk读、齐读)
略无阙处(
夏水襄(
绝巘(
哀转久绝(
划分句间停顿: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自 非 亭 午 夜 分
至 于
或
其 间 千 二 百 里
虽
则
每
至
故 渔 者 歌 曰
3、将词句送回到文中,(生自由读课文、分段读课文、齐读课文),师指导重音及语调的读法。
4、结合注释先自己翻译全文,划出不懂得词句,再同桌交流讨论。
5、学生提出疑难之处,生之间相互解决。如:涧肃、叠嶂等。
6、多媒体显示重难点词句,一起梳理翻译。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能够写出如此美文的作者是谁呢?出示作者郦道元的介绍。
三、细读文本,梳理课文
1、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高峻美。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奔放美。
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清幽美。
秋:悲寂
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
(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四、品读文本,读出意味
1、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曾说:学语文不能“得意忘言”,也就是说,一般人读文章,只注意文章说了什么,而不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用“《三峡》真妙,妙在_______你看_______
提示学法: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示例:
《三峡》真妙,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安排内容,先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
《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想:“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高猿长啸”
《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听: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体会文章的情感: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的心一起跳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描写三峡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1、
2、假如我们是一位导游,师生配合一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请用上郦道元文中的句子。(提问互答,要求有感情)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高耸入云的群山,郦道元曾这样写道: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儿不仅山美水也美,炎炎夏日,我们可以欣赏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暖花开、冰雪融化时,竟呈现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每当丹枫迎秋时,三峡又成了这样一番景象: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爽!”)
2、是啊,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
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