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
(2023-11-14 10:18:42)《老山界》教学设计
石冠滢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作特点。
2.品析语言,感知爬老山界之“难”。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这座难走的山。(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学习目标。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人物+事件)
预设:红军/跨越老山界,攀越老山界,超越老山界,勇闯老山界,征服老山界……
3.
请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词语,梳理出红军战士的行踪,看看红军是怎样翻越老山界的。
A.时间:第一天下午,地点在瑶民家,与瑶民攀谈,向瑶民宣传红军的革命思想。
B.时间:天黑,地点在山脚,红军战士走到了老山界脚下。
C.时间:半夜,地点在半山腰,红军战士露宿老山界。
D.第二天黎明到上午,地点在雷公岩,这是老山界最陡峭的一段山路,红军战士爬过了雷公岩。
E.第二天下午两点,地点在山顶,红军战士战胜了老山界。
同学们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的时间?
差不多一天的时间,作者把这一天的时间段做了节点划分,时间、地点与事件完全融合,思路特别清晰。这样安排事件,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密紧凑。
三、研读赏析
1.文章结尾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课下注释写到三十里高指的是上山的路程,还有下山程。你们知道下山路程多远吗?书中写道:“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加在一起45里。路途遥远。
“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人员多,人挤,行进速度慢。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更加”一词暗含着前面的路已经很陡了。
“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山脚下呢。”山势陡峭、路程遥远。
“大家都知道这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用心理描写反衬山势之陡峭。
九十度,马匹从山崖上跌下来,腿骨都断了。还是陡峭!
山势之陡!也是红军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引导,详细)
2.作者为什么要极力写山之陡峭,极力渲染爬山之难?
第一个小问题,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
第二个小问题,这么艰难的爬山途中,红军战士都看到了什么?
例:“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平生没见过的奇观。”(赞叹之词) 美不美?
第三个小问题,爬老山界有千难万难,可是红军战士眼中的景色为什么这么美?
预设:“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到;不仅是眼前的壮丽景色,更是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是完成长征的革命队伍,是具有崇高精神品格的人。
再联系另一处写景的片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氢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视觉+听觉(对比))
预设:视觉:星空-四周山峰-山路上的篝火-听觉,听觉:对比—寂静与声响,远与近,大和小,听觉视觉贯通,一组极富抒情性的比喻作结。前两个比喻用动物设喻,后两个用流水设喻,句子短小又整齐,形象丰富又生动,能引发读者的种种联想和想象。
四、 感悟精神
翻越老山界很难,但红军战士们却是能够乐观浪漫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以及眼前和耳中的种种景象。这是什么精神?
对,这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这么陡峭,我们一般都说爬山,登山,攀山,可是在作者心中,感觉只是老山界难“走”而已,老山界的这种难跟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这是作者的感觉,更是千万红军战士的感觉。这正体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 拓展延伸
我们看看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我们的毛主席是怎么回顾长征的,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最突出的体现——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精神最主要的内涵就是愿意吃苦,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敢于战斗,战无不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六、 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鲜花也有荆棘,有坦途也有坎坷,但只要我们能够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一定能弹奏出属于自己人生的“天籁之音”!
七、 课后作业
1.课外选读:《大渡河畔英雄多》(杨得志)、《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杨成武)。
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期有关长征精神的手抄报,参加班级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