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

《台 阶》教学设计
闫伟胜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亲的形象。
2、通过对比,分析台阶造好前后父亲的变化,把握小说主题。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了解父亲新台阶造好前后的变化,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自己父母的不易。
教学方法
比较法、联想想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父亲》导入
二、交流平台
1、用简洁的语言概况父亲和台阶的故事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用了大半辈子修建高高的台阶。修好台阶后,父亲也老了。
2、父亲为什么要建新台阶?
原因:台阶低,地位就低。---好强
倒过来,同学们想一想,高高的台阶是父亲的什么呢?请大家把内容补充完整。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
台阶是父亲的
台阶是父亲的________
3、如何修建的?
重点研读:第2、5、13、15、19、21、27、28、30段,看看父亲的形象是怎样在细节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过程: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编草鞋。--- 吃苦耐劳、执着追求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能吃苦、坚韧不拔
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吃苦耐劳
……
请以“父亲是一个
总结:吃苦耐劳、执着追求、坚韧不拔、有愚公精神、倔强可怜……
4、讨论:对比赏析---探究新台阶建成前后父亲的变化。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建成后: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前:体壮如牛
建成前: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建成后:第一次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建成前: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建成后:父亲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前:随性
建成前: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建成后:不坐台阶,不聊天,即使出去了,回来也是若有所失的样子。
提示:新的台阶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荣耀与内心的需求,他以为修筑了高台阶,就会获得地位,事实却并非如此,反而让他原来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多了那么多的不自在,不适应。作者从父亲身体变化、心理、行动诸多的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为了建高高台阶而付出自己一生的父亲--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拓展延伸
在中国乡村,一个卑微的父亲,没有地位,没有背景,除了出卖自己的廉价的劳动力,他再也找不出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除了盖新房子、修高台阶,他再找不到获得人格尊严的途径。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想要让孩子能够体面的幸福的有地位的生活;作为一个男人,他想要让妻子和儿女可以恬静的、温暖的无忧无虑地生活……
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母亲肯定也有诸多不易,试着了解生活中的父母,体会他们的不易和艰辛,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透过一个普通的台阶,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尽了父亲辛酸的一生,使生活中点滴平凡的小事汇聚成一幕幕感人的片段,谱写出一曲一曲爱的赞歌……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学习以后在生活中也要学会体谅父母的不易,学会通过对比手法畅谈身边的平凡小事儿。
五、作业设置
期中考试刚过,发挥的不是太好,想起严厉的爸妈,心里害怕。但是成绩发布后,居然考了班级第一。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知道期中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
六、板书设计
台阶
造新台阶
前
身体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