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欣歆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申鸾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5月我认真学习了吴欣歆教授对新版课标的解读,受益匪浅。
吴教授将2011年版和2022年版两版课标进行对比,详细解读了新课标修订五个方面的主要变化:
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下面我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在语文课堂中注重育人导向。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也要关注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
二、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学习任务群的重要作用,关注构建学习单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关注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比如教演讲稿的写法,按照“以阅读为中心”的理念去教,其教学流程很可能是:阅读一组演讲稿→→从这组演讲稿中提炼写作规则→→按这个规则写一篇演讲稿。但是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流程就可能是:1.产生写演讲稿的愿望。但是演讲稿该怎么写?心里不甚清楚。2.自己去阅读了一组演讲稿,阅读之后有了许多启发。于是就写了一篇。3.写完后跟名家演讲一比对,发现自己的有许多不足,于是修改了自己写的那一篇演讲稿。
三、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新课标对于学业评价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在过程性评价部分明确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建议和作业评价建议。要求大家关注评价的内容,关注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的运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应该说学生本人更有发言权,所以在评价主体上要凸显学生主体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