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童话剧表演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艺术表现力
(2018-11-15 09:23:38)
(一)活动时间:2018年10月29日
(二)活动地点:小会议室
(三)主 持 人:李艳
(四)参加人员:陈晓梅、张雅媚、经晓雯、吕容、吴丹丹
(五)活动主题、内容
1.在童话剧中提升幼儿艺术表现力的研究。
2.传统童话剧表演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1.吴丹丹负责组织活动。
2.李艳、张雅媚、经晓雯、吕容、陈晓梅研讨相关内容。
3.张雅媚负责记录、整理每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的笔录。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1.主题式实践活动提供表现平台。
2.游戏式实践活动丰富表现经验。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1.效果:使得我们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
2.问题简述:我们考虑到的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补充。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1.在本次研究活动之后自行总结、反思;
2.课题组各成员一起汇总课题研究过程中采集的资料,再次查找不足之处。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题目:《在童话剧中提升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同时还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童话剧能带给孩子们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激励,是会影响儿童发展一生的艺术。在童话剧表演中,儿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可随时给演员提供建议,年龄愈小的儿童表演的会愈自然。他们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孩子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且在扮演中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
当前,广大幼儿教师都能认同童话剧对儿童发展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然而,我们发现,传统的童话剧表演指导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功利性。为排练而排练。往往在六一前或在重大节日活动中,教师将其作为一个展示活动,赶排一个童话剧表演。这样的活动,过多追求结果,而忽略幼儿理解、参与、体验的过程。
2.单向性。在“排练”式的童话剧指导中,教师往往把自己主观的意愿,直接给予或强加给幼儿,使幼儿成为一个活道具或成了老师的影子,一举手、一投足,俨然是老师的翻版。这样,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间断性。由于它是配合重大活动而开展的活动,也就意味着,教师对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考。
本文主要从童话剧入手,通过研究、探索出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策略,通过欣赏童话剧、讲述童话故事、参与动态表演,借助舞蹈、美工等手段,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提升幼儿艺术表现力,同时教师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指导经验,克服了传统艺术活动中存在的功利性、单向性、间断性等问题,为同行开展艺术活动提供借鉴。
一、童话剧中幼儿艺术表现力发展的目标体系建构研究
自我表现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想让这种个体的本能发展成较高层次的能力也就是良好的表现力,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通过研究发现,幼儿自我表现意识的强弱、对外界(成人和同伴)反应的接受程度、对自我表现行为的评价正确与否、对新的表现行为的方向定位等,都直接影响着幼儿表现力的发展。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大量收集、归纳了幼儿在童话剧活动中一些典型的行为特征和表现,根据我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水平现状,分年龄层次整合形成童话剧中促进幼儿表现力发展的培养目标体系。
二、童话剧中促进幼儿艺术表现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们知道,幼儿发展是需要外部推力作用的,幼儿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园的童话剧研究不同于传统的童话剧表演,缺乏生活体验的排练只会造成没有内心感受的机械表演。在我们的研究中,表演不是最终目的,只是载体和手段,是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幼儿更好的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学习相关的表现技能,促进幼儿表现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摈除传统的童话剧排练模式,而是在教师们的探索、研究中,开拓、创新了多种童话剧实践活动模式,让幼儿在这些形式多样、特色各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表现力的发展。
1.整合生成主题式实践活动提供表现平台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指在一个阶段围绕一个主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题研究中,我园将这种幼儿园教育形式运用到童话剧中来,以班级为单位、童话剧为主题,定期开展“快乐童话月”主题式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领和幼儿的探索中,从幼儿表现力发展经验成长的需要出发,预设和生成相结合,有机地将童话剧中的若干因素整合贯通到学科综合活动中去,为幼儿表现技能的习得和表现力的发展提供了宽阔舒展的平台。
2.渗透体验游戏式实践活动丰富表现经验
表演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具体而生动的真实体验,没有体验儿童就不会有丰富的表现力。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非常注重丰富幼儿的自身体验。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获得经验、直观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游戏。作家勒丽霞说过:“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权利,游戏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到书本中没有的东西,可以发现幼儿智慧的萌芽。”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游戏。所以,除了采用阅读理解、欣赏感受等一些常见的方法,我们还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出发,将童话剧内容渗透到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中去,让幼儿在游戏式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创造、表现。
3.探索创新课堂式实践活动提高表现技能
俄国作家谢德林说:“才能本身并无光泽,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出光彩。”幼儿的表现力也要在自身表现技能的支撑和运用下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幼儿的表现技能需要习得,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开展课堂式实践活动,科研与教研有机渗透、紧密融合,将童话剧中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些元素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在集体学习中提高表现技能。
课堂式童话剧实践活动是我园研究活动中的一个大胆尝试。教师们从童话剧的若干环节出发,不断地探索、研究、创新、拓展,丰富幼儿的表现经验,提高幼儿的表现技能,促进幼儿的表现力发展。同时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我们也研讨、收获了若干优秀的童话剧教学课例,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家园合作家庭式实践活动绽放表现魅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坚持家园共育一直是我园的工作重点之一,家长沙龙、家委会活动、家长助教、亲子游戏、分组约谈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又成功开拓了家庭式童话剧实践活动,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童话剧活动中来,亲子创编童话剧剧本、家长参与制作童话剧服装道具、家长参与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家长也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生命就是对未知的探索。回首我园研究历程,我们借助了童话剧活动这一外在载体,为孩子们插上了在高空翱翔的翅膀,努力去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发展需求,指引他们认识自身、表现自我,带领着孩子们在自我探索中描绘着自我的图景。
三.成果展示
成果名称:幼儿童话剧剧本《好样的熊孩子》
实验幼儿园 陈晓梅
人物设置: 小黑熊 小灰熊 小棕熊 熊老师 其他熊
场景介绍: 上学路上 森林里 课堂上
1.上学路上 清晨
小棕熊在路上走。小黑熊追上来。
小黑熊:“等一等,小棕熊,和你商量件事。“
小棕熊继续往前走,脚步放慢。
小棕熊“什么事?快说吧,再磨蹭就要迟到了。”
小黑熊:“帮忙想个招啊。爸妈只让我吃板栗,不让吃蜂蜜,我已经好几天没好好吃东西了,上课无精打采,肚子直咕噜。”
小棕熊:“原来你也是这样,怎么办?我也没辙啊。我还打算找你想办法呢,你不是‘难不倒’吗,也有犯难的时候啊。”
小黑熊:“办法我倒有一个,就怕你没那个胆量做。即使你是‘什么都不怕’也不敢那样做。”
小棕熊:“说吧,大不了,今天的学不上了。”
小黑熊:“那就好,我想,你有了不起的爬树本领,我有了不起的亮眼睛,灵鼻子,我们俩合作,很快就能找到蜂蜜,我们吃饱了,再去上学,那样,上什么课都有精神,学得又快又好,你敢不敢试一试!”
小棕熊:“有什么不敢,走,我们从路口拐弯去森林深处吧。”
2.森林深处 清晨
小黑熊和小棕熊一边走,一边抬头左看右看。
小黑熊停住脚步,把两手握成筒状,透过两手仰视一棵树,深深吸了一口气,跳起来:
小黑熊:“蜂蜜!那儿!小棕熊!冲啊!”
小黑熊和小棕熊一起朝一棵树飞奔。到了树下,停住。
小黑熊:“快,上去拿下来,我们分了吃。”
小棕熊:“看我的吧!”
小棕熊爬树。取蜂蜜。下树。
小黑熊盯着小棕熊手里的蜂蜜,咽了几下口水。
小黑熊:“快,小棕熊,我们分了吃。”
小棕熊:“别着急,我们画道线,我吃线这边的,你吃线那边的。”
小黑熊弯腰捡起一根树枝。
小黑熊:“好吧,快,就用这树枝画吧。我来画。”
小黑熊在蜂蜜上画了一道线。
小黑熊:“你要这一半,我要那一半。”
小棕熊:“可是你的那一半比我这一半大。”
小黑熊:“主意是我想出来的,我应该吃大的那一半。”
小棕熊:“可是蜂蜜是我拿下来的,我应该吃大的那一半。”
小黑熊:“我要大的!”
小棕熊:“我要大的!”
两只熊打起架来。
小鸟飞过来,喊:“别打了,别打了,上学要迟到了。”
两只小熊仍打个不停,蜂蜜被它们踩得到处都是。
3.森林学校 清晨
熊老师正在给熊孩子们上课。
熊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课的题目是:气球为什么会在天上飞?”
小鸟一个劲地撞教室的窗户。
学生:“老师,一只小鸟!”
学生:“它在使劲撞窗户。”
学生:“它一定有话要说!”
熊老师:“大家别着急!请安静!”
熊老师打开窗户,放进小鸟。小鸟在教室空中飞,叫:
“小黑熊和小棕熊打起来了,小黑熊和小棕熊打起来了。”
熊老师:“大家请保持安静!自己看书,老师去把小黑熊和小棕熊叫回来。”
熊老师乘着气球跟从小鸟来到森林深处。
4.森林深处 清晨
小鸟叫道:“老师来了!老师来了!”
小黑熊和小棕熊都住了手。
熊老师:“小黑熊,你先讲,怎么回事?”
小黑熊讲了事情经过。
小黑熊:“假如,我有足够的蜂蜜吃,我就不会为蜂蜜和别的小熊打架,如果别的小熊找蜂蜜,我还会用我厉害的眼睛和鼻子帮它。可我好几天没好好吃饭了,我的肚子饿啊。”
熊老师点了点头。
熊老师:“老师知道了,小棕熊,你讲讲这是怎么回事。”
小棕熊讲了事情的经过。
小棕熊:“假如,我有足够的蜂蜜吃,我就不会为蜂蜜和别的小熊打架,如果别的小熊找蜂蜜,我还会用我厉害的爬树本领帮它。可我好几天没好好吃饭了,我的肚子饿啊。”
熊老师点了点头。搂了搂两只小熊,说:
“老师知道了,你们都是好样的,互相道个歉,然后,我们先解决肚子饿的问题吧。”
小黑熊和小棕熊互相道歉。
熊老师对小鸟说谢谢。然后,带着熊孩子乘气球回学校了。
5.森林学校 清晨
熊老师:“小黑熊小棕熊你们到座位上坐下吧。”
熊老师:“同学们,小黑熊与小棕熊遇到了难题,难题就是它们不愿意吃栗子,喜欢吃蜂蜜,可它们的爸爸妈妈怕它们吃多了蜂蜜牙疼,非让它们吃栗子。它们好几天没好好吃东西了,肚子饿,大家帮它们想一想,它们应该怎么办?”
大家一起想办法,议论纷纷。原来,有许多熊孩子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学生:“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我也好几天没好好吃东西了。”
学生:“我也是,我也肚子饿!”
学生:“我也饿!”
小灰熊:“我有办法了!把蜂蜜抹到栗子上,做成蜂蜜栗子,那就又好吃又有营养又不会牙疼了。”
熊老师拿来了蜂蜜和栗子。
学生们试验起来。
小黑熊:“哇!蜂蜜加栗子等于。。。。。。”
学生一起喊:“等于美味佳肴!”
熊老师笑了:“我的熊学生们真棒!”。
熊学生们笑了:“我们的熊老师真棒!”
熊爸爸熊妈妈们赶来了,它们也笑了:“我们的熊孩子们真棒!”
反思: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童话故事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儿童进行童话剧系统教育培训有非常多的好处,最佳的年龄应该在3-6岁。童话剧教育是最完美的童年教育方式,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戏剧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