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病兼之的湿邪

(2016-10-30 21:17:29)
标签:

何为湿气

湿邪导致的疾病

湿邪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优越,可是亚健康的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却越来越多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体内有湿,湿邪已经成为大多数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源头和帮凶,也是威胁现代人健康的强大劲敌。今天就由小编带你了解这个百病兼之的湿邪。

 

【何为湿气】

人体内的湿气就好比将一条毛巾放入水中,毛巾湿了,但当我们用尽力气将毛巾拧干,毛巾上的水没了,可毛巾依旧是湿的,所以能拧出来的叫水,而留在体内的则叫湿气。侵袭我们人体的湿气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指自然界中的水湿,比如天上的云、雨水、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霾、冬日的冰雪。湿邪四季均可发生,但是湿为长夏主气,长夏处于夏秋之交,湿气最盛,空气湿度加大,潮湿充斥,此时更容易感受湿邪。湿气与地域关系密切,一般南方多潮湿。湿气与环境有关,长期居处潮湿不通风的地方(如地下室)、涉水淋雨、水中作业等环境中容易感受湿邪。中医讲:“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是喜欢与别的气纠缠不清。湿遇风则成为风湿,遇寒则成为寒湿,遇暑则成为暑湿,遇热则成为湿热。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是当气候变化太过频繁,形成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这里的淫就是过多之意),超出人体接受范围了,就会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导致水分排不出去而形成湿邪,如果抵抗力差的人就会出现相关疾病。

内湿指人体内的津液(即水液代谢和疾病产生的分泌物),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体内水液代谢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湿的,但是如果我们过食酒、肉类、寒凉食物等就会使得人体内脏腑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水液代谢失常而产生内湿。如:脾胃不化湿会导致水湿停滞,肾气化功能失常也会导致水湿停滞,尤其是脾胃不和。脾与胃搭档,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到全身,起到营养全身的作用。“脾喜燥而恶湿”,脾对湿邪有着特殊的易感性,容易被其困住。正常的湿气没什么,但当人体的脾胃功能失调,水分排不出去停留在体内,水湿过剩就会形成湿邪。

 

【与湿邪相关的疾病】

“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之气最终都会凝聚为痰,痰湿无处不在,淤堵在哪里人体相应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成为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而且不易清除。如湿疹、关节痛、风湿和类风湿等都与湿有一定关系。临床还有一些疾病,虽然在命名中没有涉及湿,但在发病的过程中却与湿有很大的关系,如伤风感冒、食欲不振、胃胀腹泻、头痛、眩晕、失眠、哮喘、肥胖、痛风、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囊肿、甚至恶性肿瘤等都与湿邪有关系。年轻人胃火旺,容易产生湿热;中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寒湿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邪】

湿气重的表现主要就是感觉身体重浊和黏腻(头发沉、身体沉,分泌物脏、舌苔厚重)。

1、起床时看感觉。晨起时感觉身体困重,四肢酸胀无力,感觉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别扭。头昏脑胀,感觉被东西包裹着。平常感觉身体疲劳总不想动,关节屈伸不利;爱犯困,感觉整天都睡不够;容易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下肢容易水肿;睡觉爱流口水;皮肤容易发粘;体型多偏胖或腰围较粗,容易发胖,而且减肥后容易反弹。

2、如厕时看大小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便不成形且稀黏腥臭,大便过后却总还是带有便意;大便成形,但总会粘在马桶上,很难冲干净。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小便浑浊,短涩且淋漓不尽。女性白带过多。

3、洗漱时看舌头。口黏,舌体胖大、淡嫩,舌头两侧有齿痕,且有裂纹。(水分多了,舌体就会胀大起来,舌体胖了,舌头就会顶到牙齿,时间长了就会留下齿痕);舌苔白厚、发黏

 

【是谁让我们惹上了湿邪】

1饮食习惯不好

现在的饮食以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鱼禽肉蛋类为主,喜食甜食及加工食品,而且多采用煎、烤、油炸等烹调方式。中医讲“鱼生火、肉生痰”,喜食肥甘厚味、大鱼大肉者,容易化生痰湿在体内堆积。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体内易藏湿;甜腻化湿,长期食用甜食、油炸食品不易消化,且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胃肠反应。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台机器,那食物就是这台机器正常运转的能量来源,只是这种能量是有定数的,如果吃了过多的肥甘厚味,能量超过了身体所需要的,就会蓄积在体内,化为湿邪,湿久又会化热。长期食用寒凉食物,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容易损伤我们的脾阳,影响脾胃运化和气机升降功能,水湿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湿邪,如湿邪停滞在胃肠,就会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过量饮酒、酷爱醇类饮料。酒是水湿之邪,性热而质湿,如果喝多了,就会在体内化热而形成湿热。特别是在夏天一杯冰镇啤酒下肚,那叫一个爽啊!殊不知这一时之爽,却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并且成为了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隐患。

 

2、生活方式改变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处于一种静态生活过去我们的出行方式主要靠走路,而现在我们常常一坐就是一天,出门时又有车,运动少了,代谢减少,湿浊之气出不去,就会滞留在体内影响我们的健康。而且我们身体运化水湿的系统也会因长期缺乏锻炼而出现功能减弱。

特别是夏天人们喜欢把空调打得很低,外面很热全身毛孔都打开了,出了很多汗,马上进入空调房,如果骤然汗止,就会使水湿之气停在经络、筋骨、肌肉等处,让人感到周身困重、四肢酸沉怠惰,有时还会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表现。如果长期呆在密闭空调内,很少出汗,我们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会受到影响,时间长了就会患病。长期工作、生活在潮湿环境下也容易造成湿邪入侵。另外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导致体内代谢物的增加,增加湿浊之气。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这个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湿邪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下期为大家分享怎样预防湿邪的发生及祛除湿邪的妙招。

 

本文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姓名:张红夏

针灸科医师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联系电话:18774824636

QQ836896520

微信:18710031493

@新浪微博:美容营养师张红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内衣的那些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