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2014-07-16 11:51:00)
标签:

育儿

分类: 论文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张莉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也是幼儿认识、了解社会的窗口。幼儿通过眼睛的观察、模仿,他们会学到很多的生活技能、知识和日常的行为习惯。心理学告诉我们善于模仿是幼儿的特征之一,幼儿会对他们感兴趣的行为或事件加以模仿和表达。幼儿尤其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形成自我个性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我们抓住幼儿这一特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及时进行行为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将会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怎样才能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产生有利、积极地影响呢?在此,笔者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共同参考。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着优秀的传统美德。礼仪教育,这对素有“礼仪之邦”美称的我国来说,既是一个古老的教育问题,又是一个赋予时代新特点的主要课题。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为和具体形象性,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2.5—6 岁是儿童礼仪,品格形成的最佳时期。这就像陶艺,在泥的状态下,你把他塑造成完美的,它就是完美的,你扭曲它,他就是扭曲的,等到烧制成了,再也无法改变”,所以说在儿童期培养孩子的礼仪品格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处,有着特殊的环境。家长物质条件较为优越,但精神条件略显匾乏。教育子女存在着无原则溺爱、娇惯等普遍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幼儿大部分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地个性品质上的小问题,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我觉得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势在必行,我们力争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为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幼儿礼仪教育中的环境创设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氛围,各班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将它作为一种隐形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全园师生,家长。

新《纲要》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也就是说,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巨大改革的一个教育趋向。

幼儿礼仪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活动,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及宣传礼仪贯穿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从而全方位提高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貌用语,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时时处处都体验到文明,礼仪和礼貌,力求将文明礼仪渗透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孟母三迁的典故告诉我们周围环境对于幼儿的重要影响。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班级群体气氛,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氛围。

(一)创设文明礼仪宣传栏

幼儿园的宣传栏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窗口,具有传递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沟通的作用,在我园开展礼仪教育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对宣传栏的创设和利用进行了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将幼儿活动的最新动向展示在宣传栏中,鼓励家长参与交流和互动,从而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了解班级课程进程及幼儿礼仪活动开展的情况,并让文明礼仪宣传栏逐步成为班级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协助教师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其次,文明礼仪宣传中的文明礼仪形象引起了家长情感上的共鸣,许多生动具体的文明情感,常常触动家长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他们产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强大的动力。

(二)定期更换礼仪墙饰,展板

从礼仪教育的本身来看,它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与其他教育内容不同之处在于使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美感,使得施教者与被施教者有情感上的交融,从而减少了强制性与灌输性教育的弊端,从而激起幼儿对文明礼仪行为的向往,为此,我们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宣传标语,将一日活动及一些日常礼仪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墙面上展示出来,让幼儿和家长更易于理解。这些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在孩子们的身边起到暗示的作用,提醒孩子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如:“请往右走”、“喝水”、“敲门”……同时我们还用贴近孩子的语言设计了许多文明礼仪标语,如:阳光宝贝,健康成长帮助你,鼓励我,夸奖他”…

(三)教师以身作则,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各班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幼儿园也要制定教师、家长礼仪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家长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要形成友好、和谐的交往关系,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幼儿园也可以开展“礼仪儿童”活动。每天早晨迎候幼儿、家长、老师,他们微笑着和每位伙伴、家长相互问候,它作为一种隐性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全园师生、家长及幼儿,逐渐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文化氛围。

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幼儿年龄小,凡事缺乏坚持性,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举手、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与别人一起活动,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乱扔东西,演出结束后,懂得鼓掌表示感谢等基本礼仪,要把幼儿礼仪教育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从而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

三、幼儿礼仪教育中的活动实践

为幼儿的礼仪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基础,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实践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终达到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会文明礼仪。

      首先,从课程教育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人幼儿教育课程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存在的不足,有目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礼仪学习活动,例如:找找身边的一米线;外出时注意什么等等。确保了礼仪教育的实施,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睡眠礼仪、道别礼仪、礼仪操、排队礼仪、待客礼仪等。让他们从中受到影响,得到锻炼。

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话剧。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客人到我家”、“学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题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了简单的社交礼仪,习得了礼仪行为。文学作品“谁是好娃娃”、“小红花找朋友”、“我来帮助你”等欣赏,让孩子感受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带来的好处和快乐。学唱《对不起,没关系》、《好孩子有礼貌》等歌曲,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礼貌用语。通过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同情人、照顾人、帮助人的角色感受,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交往中学会使用文明语言和礼仪,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礼仪方面的知识。

其次,从课外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我们应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文明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礼仪行为。如:在幼儿园里,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该怎么说、怎么做,要给孩子一个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空间,而不是每次都由我们大人出面化解矛盾。我们经常会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让幼儿明白文明礼仪行为是对的。

只有幼儿亲身经历之后,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到其中的含义,更能体会到用文明的行为来解决问题的意义。只要我们抓住适当的教育契机,就会慢慢的对幼儿的文明行为产生影响,慢慢形成一种生活习惯。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断的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最后,家长合力开展礼仪社会实践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教育因素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我们要求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运用现代化设施,实地跟踪拍摄典型事例,向全体家长宣传,让家长反思,形成正确的礼仪教育观。利用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班级中所进行的礼仪活动以及自己孩子的文明行为情况。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作表率,言行一致,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例如:为使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在家里可以提醒幼儿启发幼儿帮大人做事;外出做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经常带幼儿逛超市和美发店等服务场所,观察人们是怎样礼貌交往的,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同时还按照时间指定的系列教育,利用“教师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学会和懂得关爱、孝敬和感恩。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通过行为感知、诵读儿歌、亲历活动等环节,以加强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进行“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我学雷锋叔叔”、“我在三八节里的活动”、“我们的环境”、“我会帮助别人”、“为长辈做事情”、“诵读儿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在故事、情景、节日活动中进行感知训练。幼儿礼仪启蒙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让幼儿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不要求“立竿见影”,不操之过急,采用晓之以理的启发引导法、动之以情的情景感染法、示之以范的榜样示范法、导之以行的行为训练法,在游戏中锤炼,在活动中矫正,在实践中巩固。

文明礼仪教育又重在细节,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相信在实践与探索中,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启迪幼儿幼小的心灵,将会使文明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幼儿园处处盛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