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无善无恶”本就是“至善”说到什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怎样才算是做回了真的自己?

(2022-05-02 12:27:40)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国学经典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杂谈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弟子读《传习录》,有一点甚是不能明白,问先生:“为什么心学里面,既有说‘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又有说‘至善者,心之本体’的?这不是相互矛盾吗?”

 先生道:“‘无善无恶’本就是‘至善’,至善无善,  老子在《道德经》中岂不早就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庄子·外篇·至乐》篇中也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了凡四训·积善之方》中更是道:‘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至善,是没有掺杂一点人欲和刻意的东西,完完全全是道法自然,循天理的率性而发,就像含厚德的赤子,至善出时,元神当家,已经完全没有了后天神识里那些善恶的概念。

   王阳明先生就道:‘良知本体原来无有,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雨露雷,阴霾饐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太虚无形,一过而化,亦何费纤毫气力?’庄子逍遥游不正是游在这里面吗?
 
  弟子又道:“我也想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在境地,但欲望太多,真的很难克去,该怎么办?”

  先生道:“其实只要真正是从本心的所欲,自然就会不逾矩,只不过一般人从不是从本心所欲,而从的是自己眼耳鼻口四肢等身体次要器官的欲望,以此,才要用不逾矩,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无欲其所不欲,无为其所不为等功夫来约束,省察,克制,修炼自己。

 一个人,一旦从了那个本来的自心,立起本心的大体,做了躯壳的主宰,不盲目追逐躯壳外面的物事,才算是真正做回了真的自己。”

 说完,先生让其深读了《传习录》中的相关一段,他才憬然有所悟——

萧惠问:“己私难克,奈何?”
先生曰:“将汝己私来替汝克。”
又曰:“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萧惠曰:“惠亦颇有为己之心,不知缘何不能克己?”
先生曰:“且说汝有为己之心是如何?”
惠良久曰:“惠亦一心要做好人,便自谓颇有为己之心。今思之,看来亦只是为得个躯壳的己,不曾为个真己。”
先生曰:“真己何曾离着躯壳?恐汝连那躯壳的己也不曾为。且道汝所谓躯壳的己,岂不是耳、目、口、鼻、四肢?”
惠曰:“正是为此。目便要色,耳便要声,口便要味,四肢便要逸乐,所以不能克。”
先生曰:“美色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发狂,这都是害汝耳、目、口、鼻、四肢的,岂得是为汝耳、目、口、鼻、四肢?若为着耳、目、口、鼻、四肢时,便须思量耳如何听,目如何视,口如何言,四肢如何动。必须非礼勿视、听、言、动,方才成得个耳、目、口、鼻、四肢,这个才是为著耳、目、口、鼻、四肢。汝今终日向外驰求,为名、为利,这都是为著躯壳外面的物事。汝若为着耳、目、口、鼻、四肢,要非礼勿视、听、言、动时,岂是汝之耳、目、口、鼻、四肢自能勿视、听、言、动,须由汝心。这视、听、言、动皆是汝心。汝心之视,发窍于目;汝心之听,发窍于耳;汝心之言,发窍于口;汝心之动,发窍于四肢。若无汝心,便无耳、目、口、鼻、四肢。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 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 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性之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口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那天理发生。以其主宰一身,故谓之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之真己,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汝若真为那个躯壳的己,必须用着这个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戒惧不睹,恐惧不闻,惟恐亏损了他一些。才有一毫非礼萌动,便如刀割,如针刺,忍耐不过,必须去了刀,拔了针。这才是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汝今正是认贼作子,缘何却说有为己之心不能克己?”

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