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苏东坡遇上“泛乎若不系之舟”的庄子和贾谊

(2022-03-17 12:52:11)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庄子·庚桑楚》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大龄学生,姓南荣,名畴,挺胸端坐, 表情紧张的问先生说:“像我这样的人,年龄够大了,光阴不多 了,要抓哪些重点,方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藏起来 ?”

  庚桑先生说:“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保持这个状态三年就能达到要求。”

   这个故事正是启迪人们不要“三分气在千般用”,要懂得收敛精神,性分定,守住本分,——“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庄子跟人最大的不同是他能真正看透生死,——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人生时不过杂乎芒芴之间,秉赋一团气而来,死去也不过寝于天地之间,如春夏秋冬轮回一样自然。以此,庄子以为只要平日里自己从真至诚,对妻子无愧于心,妻子死了不仅不必哭给人看,反而应鼓盆而歌,为其善终,复归感到开心才是,这才是通命的表现。

   人以为拥有的任何东西本质上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比如身体,身体秉天地之精气而生,性命,亦是天地之委顺而来,子孙又是天地之气的一次又一次蜕变罢了,达命者都是想尽办法全其本性,立德为上,从己所好,率性挥发,“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的不违天真而活。

  《庄子·知北游》中就有——

  舜问乎丞:“道可得而有乎?”
  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
  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蜕变为苏东坡,才算是真正归真了自己,整个生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那年(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春去后,于“夜阑风静縠纹平”的秋来时,与庄子悄然相应相通,——“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这个翛然性明的生命状态还跟距他一千多年,当初谪居长沙时的胸襟豁达的贾谊有的一比,贾谊《鵩鸟赋》中也如是说——
 
   愚士系俗兮,僒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