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2021-05-31 18:19:07)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这便是孟子在《孟子·离娄章句》中提到的一种教育方法,叫“易子而教”。孟子为什么会提出这种教育方法?因为后天人性里存在一种弱点,就是一个人如果被哄着,太过亲近的对他,他就会桀骜不驯,不存敬畏,而对他常斥责,批评,过于严厉,又会让其愤恨,要想保持一种刚刚好的状态,并不容易,于是“交换孩子进行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即诞生了。

    孔子对这种后天人性里的弱点也很早就看清了,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朱熹说“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其实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简单,所以孟子才有“易子而教”的发明。

  孔子先生在这一则里着重批评的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种教化上的现象,若是一个人身上没有这种毛病,那自然不在此列,以此,并不存在说孔子贬低女性,或是看不起普通老百姓的问题,在孔子眼里,无论谁有这种“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毛病,都该批评。如果仔细观察当今社会“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现象,你就会发现,这种后天人性的顽疾几千年来一直都在,直到如今还很普遍。

 孔子说:“只有有些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对你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你。”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