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2021-03-10 21:21:47)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情感

文化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分类: 沉下心来,读原著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一位风水大师走了很多很多的路,口十分干渴,终于看见一家庄园,他急忙讨水喝。里面走出一位仆人,让他在门外等着,去拿水。
   大师等了很久很久,不禁心生抱怨。
终于水拿来了,用大碗盛着,正想大口喝,却不料上面撒了很多米糠,而且十分烫!
   这位风水大师不禁愤恨,想这家主人故意折磨,心肠真恶毒,但因口渴厉害,只能忍气吞声,边吹散米糠,吹冷开水,一点点的喝。
  终于喝完后,大师就做了法,将这家心肠如此恶毒的人家的风水调成了墓地般永无出头之日的样子!

  又过了若干年,这位风水大师因事又路过此庄园,没想到这里花红柳绿,比之前更加欣欣向荣,一片吉祥。
这位大师实在困惑,于是要求求见主人,并告知当年喝水并转风水之事。
  主人是位老太太,她听后微笑着说,这一带方圆几公里没有人家,你来这里一定走了很多路,马上喝水,对身体有害,让你等会儿,是为了平息你的气息,稍作修整,冷水更是伤身,因此换上开水,加上米糠,是希望你慢慢喝,一下子喝大口水,对身体有害...
  大师听了十分汗颜,也十分羞愧。从此,他放弃了再看任何风水,而只专注于自身的修行。

  真正的德是含光不显的。

 《道德经》中就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意思是说——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为善无征,为善不知善,“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为了德而德。

《道德经》既谈“道”,又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二十一章里有:“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八章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以上所讲的“孔德”、“常德”、“玄德”都是指这里所讲的“上德”。上德之人不为了徳而德,而时致了自己的良知后自然而然澄明出的天性里的德。

  儒家讲真正的德用的是一个“至诚”,还说“至诚如神”。道家庄子也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定是一个至诚之人,也就是上面讲的上德之人。这一点儒家道家都一样。

孔子说:“由啊!真正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