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大量读书能写好文章吗?

(2018-11-07 13:38:30)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我被教坏了

    “老师,能不能早点教我孩子写东西?”,“老师,早点教我孩子作文,行不行?”,“老师,能不能把学国学的时间减少,多增加一些如何写作的内容?”......这个物欲横流,快节奏的社会下,那种怀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心理的人遍地都是,而那些信奉“速达”,“速成”的家长则也多恨不得老师能让自己的孩子“一步跨过江河湖海”,“一飞冲天”,“一夜成龙成凤”。

    
    其实只要随手翻开那些古代经典书籍,就能很明显看清一个事实,即:里面诸子百家的弟子跟他们先生思辨时,其话语中引用各类上古经籍中的原句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也就是说,学生们进课堂之先,其腹中已是装了不少东西的,而不是像现在这些学生,老师问这个这个他不知道,问那个那个他也没有听说过。老师举出极常见的例子他也不了解,——他根本就没读过老师话语出处的那本书!


     我总觉得苏格拉底在教学生时把自身比作助产夫这个说法真的是太形象了,助产夫是什么角色?那只是在关键时刻适时适机的帮产妇把其腹中的孩子激发出来,催生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是产妇本身就有的,作为助产夫的那个角色,并不是直接给产妇一个孩子,而只是帮其挖掘出其自身既有的东西。往本源上说,产妇有一个孩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十月怀胎,这是一个缓慢孕育的过程,急不来的。学生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你自身没有一个先期的积累,打基础,夯实底子之过程,就想一步登天,这怎么可能?


     两个石头碰出火花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吗?如过用一个泥土石来碰金刚石,怎么可能有火花?一个腹中空空的学生,怎么可能跟那些腹中有不少书的学生擦出智慧的火花,就更别说跟老师碰了。一朵花,不经历一个长期的雨水浇灌的过程,怎么可能一夜之间盎然绽放?一方有种子的土地,不经历一个辛勤培育的过程,如何能一天之间就可五谷丰登?老师不是教“知”的,老师主要是教学生如何把“知”转化成“识”,而前面的“知”,是得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成的,《论语》中“学”字的含义全都是“自学”。看书,读书,背书,这些简易的事如果还要人长期督促的话,那也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论语·子路》中有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大量读书,能写出文章吗?能,但写出来的无不都是那种机器化,程序化,矫情,虚伪,造作的东西,就像如今的那种专业写手一样。要想真正写出自然而真实,不缺美感,富有文学性,自带艺术感染力的文章,不大量阅读的话,是不可能达到的。


    你以一颗什么样的心去面对这世界,这世界就以相应的景呈现在你面前。


   天在无形中给人是分了类的,汲汲于眼前小利,小好处,小技俩的人,只能做出短期,小利,小好处,小技俩的小事业,过小局,小利,小好处,小技俩的人生;精诚于自己的真性,着眼于深远大方向之人,则能做出恢弘,长久,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大事业,过出大格局,大格量,大气度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