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对如今的这套教育体系失望透顶?

(2018-11-07 13:27:38)
标签:

读原著公众号

青春逍遥游公众号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坐忘云起时公众号

分类: 在人间

   语文教科书上有一篇《荷塘旧事》的文章,其中有一段为了烘托气氛,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借用的对象是“鸟”:


    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


    放出的标准答案(我最反感人文学科也要个搞标准答案这种东西)是“不能删去,因为它是从侧面衬托出孩子们游泳比赛场面的热闹”。咋一看,也能说得过去似的,但只要稍微有点独立思考习惯之人都会质疑,下面有那么多孩子在那儿疯狂的嬉戏,鸟怎么敢飞过来于一旁停着?下面弄出那么大的声响,树上的鸟怎么可能只是停止了鸣叫?不是应该早飞走了才对吗?——以此来看,这个文章虚伪极矣。可笑的是,教科书上选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这类货色,读起来通顺,看起来也有题目可出,实则无一点美感,无一点气韵,全是自欺欺人。


    这个文章中,还有一点极可恶的东西,里面讲到一个孩子溺水了,另外一群孩子将其救起来,然后众人一起对那溺水的孩子哈哈大笑,——这作者不只是‘为了文章而写文章’,他直接就是在作恶。


小时候在水边长大的孩子都知道,一个人溺水了,被救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是惶恐的,自责的,哪有什么心情哈哈大笑,那可是一条险些被水吞噬掉的人命啊,居然还有人笑得出来?记得念小学时,我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趁午睡的时间去河里戏水,有一个不会游泳的小伙伴中间不小心滑到了深水区,我们几个会游泳的第一时间都慌了,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实施营救。后来幸亏在一个心里素质很过硬的大哥哥的指挥带领下,我们才联队把那小伙伴救了回来,这个事直到现在想起,还心有余悸,试想,假如那一次没有救成功,那我们这几个孩子后半生如何能安心度过?


  这样不严谨没有良心的文章,上教科书后会带歪多少学生,很多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理智和思考力,万一他们模仿文章中的情节,也去水里玩儿一回“视生命如草芥的溺水救人戏”,丢了命,谁负责?


    编教科书的这群家伙腹中到底装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也许,除了充塞着大量的愚昧和无知外,其他良性的东西可能也不多了。而这个腐朽的教育体制,则是高居幕后人性杀手的主谋。


     同样是借“鸟”来烘托气氛,进行侧面描写,看看人家曹雪芹是怎么描画的: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末尾处:“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愣愣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受了委屈后,林黛玉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一开始整个自然环境是寂静的,宿鸟栖鸦也就具备了存在于这个环境中的可能,不像上文中“孩子们已经玩儿得很战火纷飞了,鸟竟然不走”那样的不合情理。其次,《红楼梦》这一段从寂静到到哭声出,不仅有物理声音的产生,鸟被惊到,合情合理,还有,这本来就有点冷的夜里气氛也会因这悲伤的哭声更添一重,此时鸟被人化,飞起远避,无论是从常理上来说,还是从文学艺术渲染上来讲,都是贴合得无疵可挑,天衣无缝,无一点造作和刻意,浑然天成之感直从纸面上一跃而出。什么是好的文章,这才是好的文章。什么是有意境有气韵的艺术,这才是有意境,有气韵的艺术。

 
   学生们读《我喜欢》那白鸡汤一类的散文的时候,也是昏昏欲睡。每一届学生的第一节课,我都告诉他们,要想真正学透语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功夫在课外,得靠自己自觉大量阅读才行,如果光自得自满于课内那百分之零点一的末节东西,俨然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然而,很可怕的一点是,很多学生已经渐渐习惯了这鼠目寸光,肤浅自欺的教育体制,并不愿意去作主动的改变。就好比我在他们做这课文的练习时给他们提出我这一观点后,他们的反应居然是:“这很正常,现在写文章不都是这样吗?别说了,别说了,快讲题!快讲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